来自茅剑锋的问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谁会
《寻找教育的曙光》谁会
1回答
2019-12-05 11:38
《寻找教育的曙光》谁会
《寻找教育的曙光》谁会
(1)AB(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2)(6分)
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3)(6分)
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答案】(4)
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狗想过余力像花,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有较踏实地,值得学习.
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咬住移调查验就,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是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