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榕树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榕树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榕树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榕树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大榕树的作文
我们学校后操场上有一棵120年的大榕树,它是那么高大、勇猛、挺拔和粗壮,笔直得像草原上威武的哨兵.
春风吹来,“哗啦啦……”树叶纷纷飘落,洒满一地.地上的树叶时而像池塘鱼鳞似的波纹,微微推动;时而像大海的浪涛一样,上下翻滚;时而又像气势汹涌的龙卷风,盘旋起来直冲云端.
地上的树叶多起来了,值日生扫都扫不过来.风一吹,刚扫干净的地面又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树叶,看着顽皮的树叶,我和同学们无奈地说:“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夏天来了,大榕树更茂盛啦!密密的枝叶挡住了火热的阳光,使榕树下成为了同学们向往的娱乐城.只要下
课铃一响,同学们总是冲出教室门直奔大榕树.因为人太多,所以大家都忙着抢位置,有的人抢到树荫下的好位置,而有的人抢到的则是晒太阳的位置,但比起没抢到位置的许多同学,他仍然感觉幸运得多.榕树娱乐城终于热闹起来了.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写“王”字,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跳“房子”,有的则在唱山歌……同学们其乐融融,开心极了!
老师点评:本篇作文表面上是以时间为序,其实又是两个不同场景的深入刻画.内容虚实结合,手法多样.特别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蕴含新意,耐人寻味,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事物特征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
红卫场的大榕树已经有700多岁了.它长得很粗壮,十几个同学手拉手才可以围成一圈.它的根从地下凸出来像老人脚上的青筋,根可以下十几米的地下吸收水分,怪不得晒了12个小时不会干枯,周围还都是水泥呢!
树上有许多龙须,平时密密麻麻地从树上垂下来,寻找能生根的机会,枝干有的像弯弯曲曲的龙,有的像舒展着臂膀的人,还有的像珊瑚.
夏天到了,榕树的枝上覆盖着四季常绿的叶子.一片片狭长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发亮,从远处看就像一把无比宽大的.有许多老人在树下乘凉,他们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树是鸟的家,两只白鹭你一声我一声的鸣叫着.它们那洁白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油光发亮,煞是好看.
这棵榕树好像一位卫士,迎接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