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艾毅的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②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④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___ ②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准确的一项。

  ①辄令邕鼓琴赞事___

  A.帮助 B.颂扬 C.介绍 D.引导

  ②复使吾党蒙其讪议___

  A. 斗嘴,让人下不了台 B. 羞惭,难为情 C. 讥笑轻侮 D. 毁谤议论

  (3)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4)翻译下列句子。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5)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述。

  (6)概括蔡邕的品格,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1回答
2019-12-15 14:1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全卫新

  (1)①庐:搭建屋舍;译文: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②祚:国运;译文:现今国运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

  (2)①A 译文:董卓总是让蔡邕弹琴助兴;②D 译文: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3)“而”连词,两分句间表并列关系,其前停顿;“诛之”作“无乃失人望乎”的主语,其前停顿;断句为: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译文: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

  (4)董卓国之大贼:无标志判断句,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忿:愤恨;伤痛:为…伤痛;译文: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多少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节操!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

  (5)本题问的是“描写方法”,“士大夫多矜救之”“搢绅诸儒莫不流涕”这两句话涉及两类人物,本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传主为蔡邕,由此可知士大夫、搢绅诸儒皆为文中次要人物,手法应为侧面描写.回答“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可从对传主形象塑造的角度进行思考,有难而救可知士大夫对蔡邕的肯定,去世而流涕可知搢绅诸儒对蔡邕同情,二者都指向蔡邕具有的才学和品行.

  (6)解答本题应注意文中的相关事迹、人物行为,从对待母亲看,母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亲去世后“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从对待旁人看,“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从旁人对他的态度看,“乡党高其义”“允悔,欲止而不及”,可从中概括.

  答案:

  (1)①搭建屋舍②国运

  (2)①A ②D

  (3)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4)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多少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节操!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

  (5)侧面描写.这两个句子写的是士大夫知道蔡邕陷于危难和死于狱中的救援行为和难过心情,侧面表现蔡邕的人品高尚、才学卓著.

  (6)行孝重义.行孝,可从对母亲患病时尽心照顾,死后还“庐于冢侧”的行为看出;重义,可从他居家“三世不分财”和董卓死后记念他的好处可见.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

  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尊奉太傅胡广为师.他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董卓敬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每次宴会,董卓总是让蔡邕弹琴助兴,蔡邕也经常注意对董卓有所匡正补益.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入座宴饮,很不经意之中说到董卓而叹惜,神情有所流露.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蔡邕说道;“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多少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节操!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随之立刻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继续修成汉史.

  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纵马前往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后边的历史,使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

  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一岁.官员和读书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

2019-12-15 14:23:1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