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四声”是什么?名词”四声“的解释-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邵明的问题

  古代汉语“四声”是什么?名词”四声“的解释

  古代汉语“四声”是什么?

  名词”四声“的解释

1回答
2019-12-15 16:5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吕庆春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2019-12-15 17:01:4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