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什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彭志专的问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什么

1回答
2019-12-16 13:2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培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与班固所说的20篇不同.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凤则认为原来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19篇的名称是:

  释诂——对古代词汇的解释

  释言——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解释

  释训——解释连绵词和词组,以及形容词和副词

  释亲——解释亲属的称呼

  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

  释器——对日常用具、饮食、衣服的解释

  释乐——对乐器的解释

  释天——对天文历法的解释

  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

  释丘——对丘陵、高地的解释

  释山——对山脉的解释

  释水——对河流的解释

  释草——对植物的解释

  释木——对植物的解释

  释虫——对动物的解释

  释鱼——对动物的解释

  释鸟——对动物的解释

  释兽——对动物的解释

  释畜——对动物的解释

  前3篇诂、言、训只见的界限由于古人对于词的分类并不是很清楚,因此这3篇解释也很模糊.13-19篇是对于生物的一些解释.但是其分类与现在很多地方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科学不发达之故.例如“鼯鼠”由于会飞行,将它归到释鸟中.

  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

  清朝马国翰《尔雅古注》

  晋朝郭璞《尔雅注》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近人周祖谟《尔雅校笺》

  后世还出了许多仿照《尔雅》写的著作,称为“群雅”.如:

  明朝方以智《通雅》

  清朝洪亮吉《比雅》

  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

  图为汲古阁刻本《说文解字》十五卷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拿什么是象形呢?

  象形

  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类别: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象形字的特征:一是简约性.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词,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二是典型性,即注重突出客观实体的典型特征,以增强象形字写词表意的区别功能.

  象形字的局限性:象形的造字方法很难用于表示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汉朝许慎编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2019-12-16 13:25: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