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有哪些-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季伟东的问题

  会意字有哪些

  会意字有哪些

1回答
2019-12-17 06:5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玲玲

  会意字

  会意字都是合体字.《说文》:“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这就是说,把几个相

  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

  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会意字的数量要多于象形字、指

  事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意字的组成比较复杂,首先可以分为同形字重复组成的会

  意字,不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后者又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几个相关的字组成图画式的会

  意字,一类是由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另外还有些个别的不易归属的会意字.下面分别

  举例说明.

  1.同形重复组成的会意字.

  二字重复的会意字.比如:

  (从)甲骨文和小篆都为两人前后相随,义为跟随.《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是引申义.

  (比)甲骨文和小篆都为两人紧挨着,义为密

  .《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竝)甲骨文和小篆都为二人并排站立.《说文》:“竝,倂也,从二立.”

  (友)甲骨文为二手相叠,左右方向皆可,为友善相助之义.《说文》:“《汉仪篆书繁》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

  (珏)甲骨文为两串玉.古以玉、贝为货币,两串玉为珏,两串贝为朋,古当为一字.《说文》:“二玉相合为一珏.”

  (林)甲骨文为二木,小篆同.《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犾)甲骨文从二犬相咬,篆文同.

  《说文》:“,两犬相齧也,从二犬.”

  (戋)甲骨文从两戈交接,小篆同.罗振玉认为是战字初文.甲骨文用于攻伐义.《说文》:“贼也.从二戈.”段玉裁认为即残字.

  (丝)甲骨文为两捆丝,从二糸.小篆同.《说文》:“丝,蚕所吐也.从二糸.”

  《汉仪篆书繁》兹(玆)《说文》:“玆,黑也,从二玄.”玄义为幽远,引申义为黑,二玄亦为黑.

  (弜)王国维认为是弓檠,引申为辅,再引申为强.《说文》:“彊也.从二弓.”

  (甡)《说文》:“甡,众生并立之貌,从二生.”

  《汉仪篆书繁》棘(棘)朿为木芒,树上的刺,棘指带刺的树,酸枣树.《说文》:“棘,小枣丛生者,从并朿.”酸枣树丛生,所以用并朿表示.

  (枣)《说文》:“(羊)枣也,从重朿.”枣是单株的乔木,比棘高大,所以用重朿来表示.

  《说文》中二字重复的会意字还有:炎、畕、赫、祘、奻、哥、开、皕、雔、爻、屾、賏

  、圭等.

  三字重复的会意字.比如:

  《汉仪篆书繁》森(森)树木众多为森.《说文》:“森,木多貌.”

  《汉仪篆书繁》焱(焱)火盛.《说文》:“焱,火华也.从三火.”段玉裁注:“凡物众则三之.”

  《汉仪篆书繁》磊(磊)石头众多.《说文》:“磊,众石也,从三石.”

  〖XCD41.TIF〗(猋)众犬奔跑为猋.《说文》:“猋,犬走貌,从三犬.”引申为疾速.

  (羴)甲骨文从三羊或四羊,表示羊所特有的膻味.《说文》:“羴,羊臭也,从三羊.”此字后来写作“膻、羶”.

  《汉仪篆书繁》毳(毳)兽的细毛.《说文》:“毳,兽细毛也,从三毛.”

  (劦)《说文》:“劦,同力也,从三力.”

  《汉仪篆书繁》众(众)人多的样子.《说文》:“众,众立也,从三人.”甲骨文众字异体作,象三人相从.甲骨文中有,义为日出众人相聚出而劳作,或作二人,或作三人.小篆、金文上日讹

  (聂)《说文》:“聂,驸耳私小语也,从三耳.”

  (奸)《说文》:“厶也,从三女.”“厶”字下云:“奸衺也.”这是古代歧视女性的产物.

  (轰)形容车多的声音.《说文》:“轰,群车声也,从三车.”

  《说文》三字重复的会意字还有皛、芔、厽、鱻、驫、麤、雥、晶、品、虫、惢、孨、垚

  等.

  2.非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1)图形式的会意字.

  图形式的会意字,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形表示一个意义.它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画出物

  体的形象,所画出的物体都是名物,而图画式的会意字,是画出一幅图形.这幅图形是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组成,所表示的多是动作、行为等.比如:

  (丞)甲骨文象一个人掉在井里,上边有

  人用手拉他上来,表示拯救之义.当为拯字初文.《说文》说义及解形均有误.

  (为)甲骨文象用手牵象劳作的样子.商代中原可能有象,《吕氏春秋•古乐》:“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文》释义及说形均有误.

  (及)甲骨文象人从后边用手抓住前边

  的人,表示追及之义.《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

  (取)甲骨文象用手拿着耳朵之形.古人猎获野兽或俘获俘虏,皆割取其耳以报功.《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

  (只)甲骨文象手抓住一只鸟,当是获字初文.引申为一只鸟、只.《说文》:“只,鸟一枚也.”即引申义.

  (爰)甲骨文象二人以手相拽之形,当是援字初文.《说文》:“爰,引.”

  (出)甲骨文象人从所居之处走出.象所居之处,足趾朝外,表示走出之义.

  (各)甲骨文象人走入居处之形,表示来至之义,当是格字初文.《尔雅•释诂》:“格,至也.”

  (牧)甲骨文或从羊,或从牛,用手持杖放养牛羊,义为放牧.小篆作牧,从牛,《说文》:“牧,养牛人也.”此当为动词而非名词,卜辞用作放养牲畜义.

  (宿甲骨文象人在屋里卧在席上之形.或只从〖XCG149.TIF〗(人)从(席).《说文》:“宿,止也.从宀,声.”《说文》以为形声字,不妥.

  (寇)金文象以手持棒闯入他人屋中去击打人家,会寇贼之义.

  (射)甲骨文象箭搭在弓上射箭之形,会射箭之义.《说文》小篆形讹作,而以身说形,

  误.

  (即)甲骨文象人就食形,为食器,象人跪坐,表示人就食之义.引申为走向、接近的意义.

  《说文》:“即,即食也.从皀卩声.”《说文》以形声解字形,误.

  (既)甲骨文象人吃过食物张嘴离开之形,引申为已、毕等义.

  (2)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

2019-12-17 06:57: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