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题考查学生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中诗歌分类知识.
(2)此题考查诗歌的主要内容、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通过逐项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选项,A项中“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中“诗人内心的孤独”有误.诗歌中前两句写出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和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讲“山寺”和“世俗”的声音作对比,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诗人悠然自得、超然豁达的情怀.
(3)开这个字眼在诗歌中属于动词的灵活运用,一个“开”字,结合上下诗句,了解到在月夜下,山林从朦胧到清晰的一个渐进过程,把月亮拟人化了,树木笼罩在一片烟雾中,朦朦胧胧,开门时月光从门里一下子射出来,照在树木上,这一瞬间就像是月亮开的门一样,形象,生动.用这种动态性动词展现出一种心态逐渐豁然开朗的意境.
答案:
(1)古体诗.
(2)A.诗的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故A选项“诗人内心的孤独”理解错误.
(3)“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诗歌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诗歌赏析: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