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阙题①刘昚(shè-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姜金菊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阙题①刘昚(shèn)虚②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①

  刘昚(shèn)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 ,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暗示诗人正走在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B.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C.“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D.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出家在山中潜心修行的。

  E.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只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

  (2)请从炼字(颔联中的加点字)和情感方面赏析诗歌的颔联。

1回答
2019-12-22 23:5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汪国强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内容和情感错误.D、“原来这位主人是出家在山中潜心修行的”错误,从“深柳读书堂”一句可以看出,应是“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E项“最后两句直接抒情”错,通过“幽影”“清辉”可以看出这是借景抒情.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答案:

  (1)DE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中的“至”和“随”,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或用拟人手法),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又暗示诗人也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3分)通过这迷人的景致表达诗人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3分)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2019-12-22 23:57:0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