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思、探讨诗歌语言魅力的基本能力.本题简单,解答时需要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含义.首联中“为口忙”有双关义,突出表现为为生计忙,因言获罪被贬而辗转奔忙.
(2)此题考查诗歌炼字的基本能力.炼字型的诗歌鉴赏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这个字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3、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哲理初到黄州,正月刚过,又寄居僧舍,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3)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问的是思想感情,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诗歌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参考答案:
(1)(2分)为生计忙,因言获罪被贬而辗转奔忙.
(2)(3分)“知”、“觉”二字,以想像之辞入实见之景,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表达对初到新地生活的憧憬,紧扣题意.
(3)(3分)诗人以“逐客”身份自嘲“荒唐”被贬,“不妨”、“例作”等语兼带诙谐与旷达,尾联表面是自惭“无功受禄”,其实是对当权者的鞭挞,以议论表达了诗人自伤、不满又达观的复杂情怀,含蓄而耐人咀嚼.
参考译文: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赏析: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诗以自嘲口吻开头,此前诗人一直官卑职微,只做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仅两月便下御史台狱,年轻时的抱负均成泡影,只能说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老来”,诗人当时方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苏轼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中便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事业转荒唐”指“乌台诗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无端的牢狱之灾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生态度,“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却含有几分牢骚.面对逆境,苏轼以平静、旷达的态度对待之.
初到黄州,正月刚过,又寄居僧舍,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大批著名词篇均写于这一时期,苏轼成了古代文学家中身处逆境而大有作为的典范,苏轼“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高尚思想境界成为后人之表率.
后四句为作者自嘲,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便跃然纸上.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身为“员外”,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在就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
“诗穷而后工”,“只惭”句有几分无奈,但并不把它作为完全无所作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文学上却可以大有作为.黄州成了苏轼一生词与文章创作的顶点,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这首诗一反古代诗人在遭受打击时鸣冤叫屈、叹老嗟卑的惯例,虽自嘲不幸,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后世诗作唯有鲁迅的一首“运交华盖”与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