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与菩萨蛮的教案就是高中语文选修里的登岳阳楼和韦庄的菩-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田秋雄的问题

  登岳阳楼与菩萨蛮的教案就是高中语文选修里的登岳阳楼和韦庄的菩萨蛮··各需要时长20分钟左右的教案··尽量精炼一些····

  登岳阳楼与菩萨蛮的教案

  就是高中语文选修里的登岳阳楼和韦庄的菩萨蛮··各需要时长20分钟左右的教案··尽量精炼一些····

1回答
2019-12-23 11:1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董文永

  课题《登岳阳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背诵并能默写诗歌.了解诗人诗歌关注现实、关注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检查

  查阅有关杜甫生平的资料及本诗写作时的背景.二、诗歌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说说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请写出来交流,并将这两句诗与同学在导语中的描述比较.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四句是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请描述读了这四句诗后你头脑中出现的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希望能结合诗的语言)

  从四句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再和同学的情感比较,结合作者的生平等,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请同学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课堂小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四、延伸(一)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分类作业A类:写写学了这首诗的感受.(可针对诗的语言或作者或作者的情感)

  B类:背诵这首诗.板书设计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

  课后反思

  课题《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1、导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

  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

2019-12-23 11:15:1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