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咏怀阮籍①壮士何慷慨,志欲威-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沈磊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咏怀阮籍①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②,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 怀 阮籍 ①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 ②,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注] 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建安文学”重要作家阮瑀的儿子。②乌号:良弓名。

  (1)对作者与嵇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

  A.建安七子 B.邺中七子 C.竹林七贤 D.正始七贤

  (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壮士”句,用“何”字,强调情感,奠定全诗基调。

  B.“驱车”句,描绘出征,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了语气,增强诗歌气势。

  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3)清人方东树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回答
2019-12-23 12:1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继红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基本能力.作者与嵇等七人并称的雅号为“竹林七贤”,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B、“描绘出征”错误,这是具体的行程,突出的是准备工作.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这首词近意切,旨归分明,且语言雄浑,气势壮阔,是《咏怀》诗中最具独特风格的佳作,反映的是同一主题,即诗人之欲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另外这首诗歌形式整齐、美观,以“ang”为韵脚,使得诗歌更为准确巧妙.

  答案:

  (1)C

  (2)B

  (3)从形式看:每句都押ang韵,用韵激昂,掷地有声;“光”“扬”“彰”“常”等词,明亮向上;写实手法,再现战士出征时的豪情,具有可视的画面感.从内容看:表现拼死征战、舍身报国、名垂后世的雄心.如:“临难”二句写壮士临国难,愿身死魂飞赤胆忠心,出语壮烈,读之令人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情.

  赏析:

  “壮士”二句赞扬壮士“欲威八荒”之志,雄杰壮阔.“慷慨”一词,据《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的解释,可以看出,诗人虽以壮士自许,但“威八荒”之志实并不能实现,所以前二句虽出语壮阔,但暗中已含壮志难酬的悲慨了.

  “驱车”以下八句是具体描写壮士的“威八荒”之志.因为“八荒”是指八方荒远之地,所以“驱车”二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驱车”句照应上文之“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临难不顾,效命战场.使全诗章法严谨,结体浑然.

  “良弓”二句是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他手挟乌号之良弓,身着精光闪烁的明光之甲.此二句并非泛泛之笔,而是突出表现了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神情.形象鲜明,描写生动.

  如果说上二句主要是从客观上描写壮士的英武形象的话,“临难”二句则是从主观上歌颂壮士的慷慨激烈的情怀.壮士既然为赴国难而远行役,那么面临国家之难,也就决不会顾一已之生命,而宁愿身死魂飞,为国捐躯.这二句出语壮烈,令人读之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感.

  壮士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当然与孜孜以求保一己之躯的“全躯士”截然不同.诗人以“岂为全躯士”的反诘句纵起文势,又以“效命争战场”肯定句使文势一抑,二句中如此纵起抑收,跌起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以收跌荡起伏之效,加强了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读以上八句,读者不能不为壮士的英武的精神,壮烈的情怀所感动,而且使读者想起了屈原《国殇》和曹植《白马篇》.前者说:“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后者说:“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诗“驱车远行役”八句正与此一脉相承.所以方东树说:此篇“原本《九歌•国殇》,词旨雄杰壮阔,…可合子建《白马篇》同诵.”(《昭昧詹言》卷三)

  “忠为”以下四句是总收全诗,前二句点明壮士之志的礼教本质是忠义,后二句是点醒壮士之志的个人目的是标榜气节,流名后世,使全诗如百川归海,总归忠义气节的主题,不仅使全篇贯穿一气,而且辞义壮逸,慷慨多气,体现了阮诗风格具有建安风力的特点.

  “建安七子”和“三曹”诗中本多描写诗人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慨,表现为刚健有力、悲凉慷慨的诗歌风格,形成了激越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建安之后,诗人们既已丧失了建功立业的客观环境,又消磨了锐意进取的主观意志,故在正始诗人阮籍、嵇康的多数诗篇中多表现为忧生之嗟和对仙隐生活的向往.但是,阮籍的这首诗(还有其三十八《咏怀•炎光延万里》)却一反常态,正面描写了功名和气节,其内容和风格都直承建安.这是因为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且自视甚高.他登广武山遥望刘邦、项羽争天下的旧战场,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谓英锐之气逼人.所以,尽管环境已经决定他没有建立不朽功业的可能,这种内心的向往,仍然会时一流露.

  这首诗以及《咏怀•炎光延万里》,或许与当时的政治现实有某种联系.清人方东树说:“《壮士何慷慨》,此即《炎光》篇而申之,…词旨雄杰壮阔,…皆有为言之.”他认为阮籍是有为而发的.又《晋书•阮籍传》记阮籍曾“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此二篇或即是《豪杰诗》,诗中之“雄杰士”、“壮士”亦或即是所谓“豪杰”.这些问题,都已难以得到确切的回答了.

2019-12-23 12:15:5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