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给同学试讲一篇文言文,应该讲点什么好呢~-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淑林的问题

  要求给同学试讲一篇文言文,应该讲点什么好呢~

  要求给同学试讲一篇文言文,应该讲点什么好呢~

1回答
2019-12-24 03:3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林才寿

  在网上搜索几篇文言文的导学案,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下面给你找到一篇.

  《伤仲永》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2、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三、学法:分组讨论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自主复习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2、译一译:

  ①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A、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谒:扳:称:

  B、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卒之为众人:

  于:

  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

  C、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①邑人奇之:

  ②宾客其父:

  ③利其然:

  ④伤仲永:

  D、解释重点词汇: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先人

  E、翻译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议一议:

  ⑴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①童年时期:文中语句:

  ②少年时期:文中语句:

  ③青年时期:文中语句:

  ⑵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⑶辩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A、天资聪慧是成长的关键

  B、后天教育是成长的关键

  畅所欲言

  (二)合作交流,多边互动

  1、合作探究: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②语段阅读: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a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b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c这一段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三)创作提升,拓展延伸

  ①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②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四)检测反馈展示收获

  1.读准下列字音.

  邑人()日扳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环谒于邑人()卒之为众人()

  2.解释加粗的字.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

  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乞之()

  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粗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余闻之也/久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父利其然/也

  5.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政治家、文学家.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8.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2019-12-24 03:36:2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