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5
己亥杂诗5
己亥杂诗5
己亥杂诗5
己亥杂诗(第五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2.吟鞭:诗人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4.花:比喻国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龚自珍塑像
龚自珍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龚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龚自珍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8岁便读《登科录》,11岁师事建德贡生宋璠,次年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接受了严谨的训诂训练.14岁即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汉官损益”等文.16岁开始通读《四库全书提要》.嘉庆十五年(1810),与表妹段美贞结婚.1813年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9月天理教农民起义.次年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他指出,腐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嘉庆二十四年(1819),28岁的龚自珍会试不售,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嘉庆二十五年(1820),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从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道光九年(1829),38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张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②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在历任京官的20年中,龚自珍虽困阨闲曹,仍屡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采纳,甚至被同僚视为“痼疾”.这一时期,他也撰写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论,如《乙丙之际箸议》、《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讥刺封建官僚的昏庸.在京中,与龚自珍密切交往的好友,除了魏源等常州学派的师友外,还有不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如姚莹、汤鹏、张际亮、黄爵滋、包世臣等.他们常常在诗酒酬唱、赏花观月的聚会中抒发自己救时补弊的情怀.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龚自珍极表支持,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建议严惩烟贩,积极备战,并表示愿随同南下,共事禁烟.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道光十九年(1839)春,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于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离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八月十二日(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年仅50岁.有一子名龚橙(号半伦),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龚橙是联军的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