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历史是什么?
恐龙的历史是什么?
恐龙的历史是什么?
恐龙的历史是什么?
基本属性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500万年至6595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
出现灭亡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的)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他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与鸟类关系
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现在,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美学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
[1]类于同一纲(即现未建成的恐龙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从发现恐龙到20世纪前60年,由于对恐龙了解不足,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慵懒、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的观点.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多样性发展
恐龙
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生物习性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约3亿2000万年前—2亿8000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类可以离开水生活.从2亿4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陆地上的沼泽及灌木丛里,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发展较缓慢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发展较完善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研究方法
恐龙
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所以,不能用研究现生动物的方法去研究,只能凭借其在地球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化石进行研究.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恐龙的形态及习性.根据他们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1亿7千万年之久,最后却神秘地灭绝了.今天我们所知有关恐龙的一切,都是由恐龙化石得来的.
编辑本段恐龙时代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亿7千万年的时光,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恐龙
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本连成一整片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为如今我们熟知的形态.这些地球板块漂移到全球各处后,由于光照不再均匀,热量的传导也被海洋阻断,气候环境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构成的矮灌丛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块漂移,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由于这些变迁是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因此生长其中的动物依然能够很好地适应.但是由于恐龙时代中期,地壳运动加剧,使得地质活动频繁,造成了陆地气候变化.到了恐龙时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得干冷,地球上出现了沙漠,由于地球板块的漂移,造成高山隆起,深谷下沉,板块携带大陆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使得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辑本段化石发现
化石出土
恐龙
在历史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由来已久.只不过是当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还无法对这些化石进行正确的解释而已.相传早在1700多年前晋朝时代的我国,四川省(当时被称为巴蜀之蜀郡)武城县就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的动物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
普洛特-加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