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小建的问题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2)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6.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9、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烘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10、将下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

  1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1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5、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回答
2020-01-16 23:2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戴光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带领妻子和孩子同乡的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与之与外面的人隔绝开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这里的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从生活环境,人门生活状态】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民向他们说了外界的变化,大家都为外界的变化感到惊奇,叹息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好时代】

  6.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和平幸福,没有黑暗的社会.不能,按照当时的社会制度封建阶级的压迫,是不可能完成的】

  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

  9、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烘托了作者【安贫乐道,没有黑暗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10、将下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

  (1)(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村人)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渔人)辞去.

  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与世隔绝】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村人们友好好客】

  1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皆生桃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1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甚异之】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表达作者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表达作者向往光明的信念】

2020-01-16 23:29:4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