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曲延生的问题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1回答
2020-01-16 03: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傅磊

  李静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年来,在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课堂教学现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欣赏过后,不少教师会有这样的疑问:“这还是语文课吗?”“这节课的语文味儿不浓!”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味”呢?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也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语文课如何才能教出语文味呢?我以为主要要做到三点:

  一、固本强“基”,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固本强“基”,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决定的.语文课程应该以“语”为本,排除虚脱与浮躁,摒放混乱与偏颇,应实打实地在语文基础上下工夫,让“固本强基”成为课堂教学的

  生命支柱,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1、简单而合理地训练.《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很少提及“训练”一词,而代为改之“感悟、体验”,是不是因为这样,“训练”就从此退出语文课堂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什么是训练呢?为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想而知,训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是多么的

  重要啊

  2、紧扣依托文本.现今课堂,为了摆脱“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的罪名,导致部分教师望文生畏,甚至束之高阁,文本在多媒体的轮番轰炸、多种情景的重叠中架空.学生不但不能享受到文本所蕴涵的醇浓韵味,更不能达到净化心灵、感悟情感、提升品位的效果.本色的语文课堂需要呼唤以文本为基准,以开掘内涵为效用的环环相扣的教学.只有善于从文本的句子中发现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目标集中,任务单一,一步一个脚印,强根溯源、奠基固本.

  二、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崔峦老师也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预设教与学所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航行灯”,目标定的是否科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目标定过多或过高,面面俱到,就会无法实现;倘若目标制订过低或过少,将不能达到预期

  效果或者是课标规定要达到的要求.

  2.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

  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语文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有“语文味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课堂目标.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简化目标,抓住关键,训练重点.如教学《荷花》一课,文质兼美,文中的优美词句需要理解,但文章中有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词句过细咬嚼,那就如同将一朵含苞欲放、充满活力的“荷花”,一片一片摘下,最终弄得瓣离花碎,留下遗憾.课上要做的是将更多的功夫花在朗读上,通过品读、评读、个性化朗读等方式,靠读感悟文章的美,借读领悟语言的魅力,达到读懂“荷花”,嗅出“花香”.

2020-01-16 03:42:2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