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是什么?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是什么?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是什么?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是什么?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认识
正确认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从自己学习的角度,谈谈对《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认识.
一、《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标准》指明了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标准》的结构形式和内容都与原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存在较大的差异.
《标准》的构成形式是从学科定位、课程理念开始,引出课程目标和内容,而后又提出实施保障及课程评价,使实施者既知道课程改革的源头,又有了指导性较强的实施意见.
从内容内涵来看,“课程理念”提供了化学课程改革上位的思考和指导性意识.“课程目标”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体现“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改革理念,并据此制定具体目标.”“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织部分,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确定了“科学探究”等五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二级主题具体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概念目标101条,活动与探究建议66条,学习情境素材建议58条.从知识点到内容难度都有较大的调整,纯学科知识总量减少.如《标准》中未出现“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等内容,但增添了化学与健康、环境、材料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主题,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教育观念,体现时代发展及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此外还把一些相关的知识概念进行调整、整合,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就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对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标准”确定了学习课题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有些内容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此外,在每一个一级主题之后,《标准》都提供了很多参考的实施案例和一些可供选择的素材.这些素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建议”从制订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培养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评价方式等,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了详尽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阐述.
二、《标准》的改革要点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是《标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标准的主线,单独设立主题,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途径,并在内容标准中对各课题的学习提出了具体的探究活动建议.如“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等活动,让学生在调查与探究中获得概念,认识燃烧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如“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此具体内容标准中并未明确提出实验的科学方法,而是在“活动建议”中提出“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总结与反思,认识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重要方法.
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又一重要体现.如“小组协作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讨论工业上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可能性”,“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认识通过小组协作、交流讨论,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相互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学会批判地接纳他人意见,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标准》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如:“往新制的氧化钙中加水能‘煮熟’鸡蛋”,“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干冰的形成和升华”,“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沾有的油污洗去”,“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等.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手脑并用,在观察与活动探究中体验,在参与合作中感受成功.
《标准》将化学与社会发展单独列为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着重介绍科学史实,当代科技前沿与重大课题.如“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等,对学生初步树立STS观念,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和精神都极为重要.
3.设立了与课改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要注重评价与教学协调统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建议: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结果可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此来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动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对使用《标准》的认识
1.正确认识课程理念
《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手脑并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尝试成功;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让学生拥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总之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就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巨大阻力.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时代责任感,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将自己融入新课改的洪流.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自觉地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正确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置了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即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总体目标来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阶段目标.教师要从培养人才的长远利益出发,充分明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应用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形成良好习惯和态度的重要载体.为此,要认真把握好教学内容深度,对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不能随意加深或拔高,严格按“课程标准”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要求以及内容标准的要求做.但应适时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全过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精心拟订学习提纲,随着学习的深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