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学习法律知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建-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邓爱林的问题

  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学习法律知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下列情境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情境一:小强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

  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学习法律知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下列情境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情境一:小强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进入初中刚读完一学期,他的父亲就坚决让他停学,令他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而当老师家访做小强父亲的工作,说到“阻止子女上学是违反法律的”时,小强的父亲却十分恼怒地说:“什么法律不法律,在我的家里,我的话就是法律!小强听我的话就是遵守法律!”

  (1)请问:小强父亲的话是法律吗?为什么?

  情境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但是我国的网络安全令人堪忧,隐私信息泄露、病毒木马、网络欺诈等时有发生。为此,就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形成以下两种观点:

  (2)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观点加以辨析。

  情境三: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业学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社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林某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从学校毕业后,因盗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伙同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并向其家人索要人民币数万元,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3)从林某的案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回答
2020-01-19 01:4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程涛

  (1)分析题目可知,此题考查法律特征.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据此判断,小强父亲的话当然不是法律.

  (2)此题要求对甲乙观点加以辨析,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但要实现网络安全,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还要公民增强法治观念,守法护法.故而甲观点片面.乙的观点认识到了公民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安全.但实现网络安全,还需要国家机关依法办事,公民提高道德修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据此判断作答.

  (3)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考查增强法治观念.材料中林某由于交友不慎,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此题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法治观念、明辨是非、负责任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1)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分)

  (2)甲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①甲认为实现网络安全,需要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体系是合理的.因为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1分)

  ②乙认为实现网络安全需要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有合理性.只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1分)

  ③要实现网络安全,还需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分)

  (3)①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要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③要善于明辨是非;④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共3分)

2020-01-19 01:48:2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