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美丽的晋祠》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举两个例子说明)
课文《美丽的晋祠》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举两个例子说明)
课文《美丽的晋祠》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举两个例子说明)
课文《美丽的晋祠》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举两个例子说明)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
轩榭xiè皴裂cūn虬枝qiú璀璨cuǐcàn
须髯rán老妪yù荫护yìn瀛胜楼yíng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找三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晋祠.)
2、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
(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二)研读2——5节
1、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
3、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说,后总说.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
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左扭柏.)
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
4、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
(多清静柔.)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说明水的静.)
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说明水多.)
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
(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三)研读6——11节
1、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
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
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
(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
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节最后一句.)
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2、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