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生的作文困难-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盛宇的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的作文困难

  如何解决学生的作文困难

1回答
2020-01-20 23:5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史一

  “作文作文,头作生疼.”这句在学生中流传得既广且久的话从一个侧面说明多数学生面临着程度不同的作文困难.一般说来,学生的作文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曰作文时“无话可说”,通常表现为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即便是搜断枯肠,还是无从下笔,在声声叹息中忍受着“作文难”的煎熬.二曰作文时“废话一堆”,即所作之文赘语连篇、不得要领,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那么,出现这种“无话可说”或“废话连篇”作文困难的根源在哪儿呢?我们又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作文困难呢?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作为人的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图式是人的某种能力在大脑中对应的表征方式,而人们是否具有某种能力可以从他大脑中是否具备某种图式得到根本的解释.就是说,学生的作文能力的认知实质是他们大脑中具备的作文图式.从信息加工来看,当我们面临某一作文情境时,首先,在感觉登记器中图式能够积极地注意和选择那些与作文任务有联系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作文任务不相干的信息;接下来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中图式以组块的形式记住大量的信息,为信息加工节省了必要的心理资源,减轻记忆的负担;然后,图式能快速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语义的或情节的信息并与进入工作记忆中的来自作文情境的大量信息相匹配,能够提供较好的检索线索,激活速度快;最后,被激活的图式在对来自作文情境的信息进行解码、编码等加工时,往往与来自作文情境的信息发生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组合关系,这使得我们对作文对象的理解和表达成为可能,并且这种理解和表达往往超出观察的范围.可见,学生的作文困难与他们大脑中相应的作文图式的活动情况直接相关.学生大脑中的作文图式主要包括生活图式、语言图式和文体图式.生活图式是关于现实生活的知识,是学生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的知识.生活图式构成了作文的内容之源,有了它就可以解决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没有它,作文将成为“无米之炊”.生活图式具体又分为事件图式、场景图式、角色图式等.事件图式是关于某一类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果的知识.写记叙文,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大脑中已有的事件图式.一个事件图式往往保存着清单性信息(在某种情境下将要发生哪些子事件)和结构性信息(各子事件之间的先后、因果等关系)两方面的信息.如“洗衣服”这个事件,它应该包括“取盆”、“往盆里倒水,投放、搅拌洗衣粉”、“浸泡衣服”、“搓洗衣服”、“清洗衣服”、“凉晒衣服”等若干子事件,并且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不能随意打乱.场景图式是关于某一类情境发生的地点或场合的知识.在记叙文、说明文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有时需要大量的场景描写,这就要求学生大脑中必须拥有有关场景图式.如一个从来没有看过(直接或间接地)海潮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海潮的场景的.而南宋词人周密,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观潮》,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人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既像一副风景画,又像一副风俗画,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应接不暇,如身临其境.周密之所以能把钱塘潮写得栩栩如生,是因为他亲临钱塘潮现场,目睹了钱塘潮的整个过程.角色图式是关于某一类人的知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人、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一些比较稳定的特点.人们将这些方面的知识整合起来便构成了关于某种类别的人的角色图式.在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中必不可少地存在着人或物的形象的塑造,这些人或物的形象就是写作者大脑中有关角色图式的再现.如一提到军人,马上应想到整齐的军装、威武的步伐、抗洪前线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等形象.语言图式和文体图式决定着作文的形式,有了它们就可以解决作文“怎么写”的难题.语言图式是关于基本的语言技能的知识,包括具备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像词汇、语法、修辞等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体地说,要积累并能熟练运用一定数量的常用的汉字和词汇;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结构的短语和句式;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使用比喻、借代、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格等等.就上述某项个别技能而言,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并且对其运用能够达到自动化.但就形成写作能力的整体需要而言,这些技能的掌握依靠积累,又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奏效.对于学生来说,基本的书面语言技能已经形成,但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存在着基本的书面语言技能不过关的状况,如大量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这严重地限制了作文内容的表达.文体图式是关于某一类文章的形式或语言特征的知识.作文的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记叙文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组成;其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记叙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说明文以说明为主,或介绍事物,或说明事理,通常运用下定义、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在说明顺序上可根据说明事理的需要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其语言准确、明白、简洁.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结构上通常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其语言特点不同于记叙文和说明文,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和严密性是基本要求.此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以及书信、通知、总结等应用文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样式和语言规范.这些知识反映在大脑中便形成了某类文章的文体图式,具体写作时必须以拥有这类文章的文体图式为前提.如要学生用说明文体写“我喜爱的电视节目”,有些同学大谈特谈某一次他看某个精彩的电视节目时的情景,有的则在作文的结尾来上这么一句:“啊,我是多么地喜爱这个电视节目啊!”…….这表明他们的大脑中不具备说明文的文体图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作文知识的心理组织的各类作文图式集合了作文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作文过程中信息加工的重要工具,具备并且能够顺利提取上述图式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面对学生的作文困难,教师需要进行具体的“图式分析”,分析学生相关作文图式的存在及提取情况.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一般可能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学生的大脑中缺乏相应的生活图式,即没有有关写作对象的知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内容,作什么文?二是虽然学生的大脑中有相应的生活图式,但缺乏语言图式和相应的文体图式,即缺乏内容表达的手段和凭借.内容最终依靠形式来表现,没有形式,如何作文?三是大脑中有相应的作文图式,包括生活图式、语言图式和文体图式,但作文时提取不出来,所谓“茶壶煮饺子——有货道(倒)不出”,这又怎么成?而作文时“废话一堆”一般来说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在缺乏某种生活图式或文体图式时,即在大脑里没有某种作文材料或文体图式的情况下“硬写”、“凑字数”,其结果必然是“言之无物”或“东扯葫芦西扯瓢”.二是缺乏语言图式,语言基本功不过关,出现“陈词滥调”、“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等情形.三是大脑中材料太杂,写作时不能进行合理的筛选与组织,因而所作的文成为“材料的拼盘”等.这表明学生的已有作文图式结构不良,不能将有关作文的“材料”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组织化、条理化处理,造成了该写的没有写,不该写的写了一大堆的糟糕情况.上述有关作文困难的“图式分析”启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视学生的作文困难的具体情形来

2020-01-20 23:54:1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