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常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万艮的问题

  【中学常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获知:制得氧气后固体残余物中的锰酸钾(K2MnO4)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

  中学常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获知:制得氧气后固体残余物中的锰酸钾(K2MnO4)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不妥善处置将造成危险.因此该小组对该残余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锰酸钾晶体,利用回收的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并设计实验验证氯气化学性质.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弹簧夹2,观察到烧瓶壁有紫红色物质生成并逐渐消失,黄绿色气体充满烧瓶.反应结束后,烧瓶内有黑色固体残余,写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2)该小组利用装置C吸收氯气制备漂白粉.

  ①C中盛装的试剂为___

  ②陶瓷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

  (3)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1.5g所制漂白粉配成溶液,调节pH值并加入指示剂,用0.1000mol/LKI溶液进行滴定,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每次消耗20.00ml标准液时达到滴定终点,反应原理涉及到的方程式为:3ClO-+I-=3Cl-+IO3- IO3-+5I-+3H2O=6OH-+3I2

  ①所选的指示剂为___,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

  ②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___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弹簧夹1,可观察到D中的现象为___,

  该现象能够证明氯气有氧化性.甲同学认为取D中反应后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产生,也能证明氯气氧化了亚硫酸氢钡,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

1回答
2020-01-20 15:2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植鑫

  A装置产生氯气,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并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C是制备漂白粉,D是验证氯气具有氧化性,氢氧化钠是吸收尾气,据此分析.

  (1)锰酸钾(K2MnO4)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盐酸反应观察到烧瓶壁有紫红色物质生成,该物质为高锰酸钾,锰元素的化合价在升高,根据K2MnO4中的化合价为+6价,处于中间价态,推测出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再结合烧瓶内有黑色固体残余,联想到二氧化锰写出反应方程式为:3K2MnO4+4HCl(浓盐酸)=2KMnO4+4KCl+MnO2+2H2O;第二个反应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氯化锰、氯化钾、水,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故答案为:3K2MnO4+4HCl(浓盐酸)=2KMnO4+4KCl+MnO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①用石灰乳与氯气制备漂白粉,

  故答案为:石灰乳;

  ②陶瓷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接触面积,使氯气吸收更充分,

  故答案为:增大气体接触面积,使氯气吸收更充分;

  (3)①反应产物有碘单质生成,用淀粉作指示剂,最后一滴标准液滴下时,溶液变为浅蓝色,振荡半分钟不褪色,则达到终点,

  故答案为:淀粉;最后一滴标准液滴下时,溶液变为浅蓝色,振荡半分钟不褪色;

  ②先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确定出ClO-与I-的关系,

  3ClO-+I-=3Cl-+IO3-①;IO3-+5I-+3H2O=6OH-+3I2②

  将方程式①+②得:ClO-+2I-+H2O=Cl-+2OH-+I2

  每次实验消耗KI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设次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

  ClO-+2I-+H2O=Cl-+2OH-+I2

  1mol2mol

  x    0.1000mol•L-1×0.020L

  所以x=0.001mol

  每次实验次氯酸钙的质量为:143g/mol×0.001mol×0.5=0.0715g,三次实验总质量为0.0715g×3=0.2145g,

  所以质量分数为:0.2145g1.5g

2020-01-20 15:26:3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