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郑和远航)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任建军的问题

  第十课(郑和远航)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如,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从

  第十课(郑和远航)

  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如,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从第()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

  2、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句话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郑和()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反复读这句话,你就会被郑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

  阅读短文: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还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停在那儿的一条大船后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伙伴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

  这一年,郑和才10岁.

  1、用心读短文,找出可以用词语“抛之脑后”和“废勤忘食”代替的语句,分别粘贴下来标注1和2.

  2、根据短文填空:

  我从()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了();当船只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这几个词就能体现出来.

  3、“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你能想象一下小郑和下了哪些命令吗?().

  ——————————————————————————————.

1回答
2020-01-20 14:0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庞爱芳

  从第(1,2)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

  (衬托郑和的镇定自如).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

  (使危险的处境或情况变为平安).

  2、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句话是从(规模)、(时间)、(范围)这三个方面写出郑和(7)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反复读这句话,你就会被郑和(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

  我从(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还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很专心);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了(郑和很认真);当船只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又蹦又跳)这几个词就能体现出来.

  3、“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你能想象一下小郑和下了哪些命令吗?(水手们,出发,我们要周游世界!).

2020-01-20 14:04: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