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应试教育的话.越毒辣越一针见血越好【原创】如【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批判应试教育的话.越毒辣越一针见血越好
【原创】如【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批判应试教育的话.越毒辣越一针见血越好【原创】如【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批判应试教育的话.越毒辣越一针见血越好
【原创】如【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当抽屉里已经装满了试卷,课桌上的书堆得像城墙,才明白,初三那种特殊的日子来了.
每天骑车回家都会在思考,我究竟在做什么?老实说,我并不认为初中这三年来我学到了我希望具备的东西,我觉得对我未来有用的东西.好吧!英语算是一个,化学也勉强,可是对于数学来说,我究竟从它那学到了什么对我有用的东西呢?我将来选择的职业不会有二次函数,不会有利用相似、三角函数来求建筑物的高,河的宽.那么这三年的数学,我究竟学了什么呢?物理我学到了串、并联电路,可是机械效率呢?浮力呢?压强呢?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是说对我没有任何帮助!那么我学它们是为了什么?分数吧?还是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真的不明白,我喜欢生物,学吧!无所谓,即使没有帮助喜欢也无妨.历史,学吧!我喜欢!地理,学吧!了解下也不错,可是为什么要考试?数学在生活中不常用的东西为什么在试卷中占那么大的比例?
每天面对老师、家长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已感到厌倦,甚至是厌恶!“你为什么没有XX同学强?”“你为什么要考这么点分数?”“你为什么……”我们是可怜的一代,《范进中举》中老师狠狠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那么,谁来批判现在的教育?老师总喜欢把人3、6、9等分,认为某些同学"朽木不可雕也~!"可是,他怎会知道,每个人都是材,"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他不会雕罢了,于是才说,"朽木不可雕也!"我也知道,即使100个孔子再世也改变不了这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这句话我赞同,可是人的大脑也是有限了.为什么弱?弱在了不能因材施教上,我喜欢语文,如果可能,我希望当个编辑,可是还要学习糟糕的数学,可以这样说,为了理想,我不得不用一些我不喜欢的东西在垫脚,不学数学,分数上不去,那就意味着,许多高校与你说byebye,就意味着你的理想OVER了.
其实考试也不赖,只要能选择你喜欢科目,或者不喜欢的科目也可以,出不同的试卷,由你自己选择,你愿意做什么样的就做什么样的,就像中考体育,3个项目随便你选择,但是总分都是10分.那样,我所喜欢的全部都是古文的试卷就会出现,
古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说纤末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中也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为整篇都是,所以只截取开头几句)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充分说明了古人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那么我呢,我也就希望"数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