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所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西方绘画所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西方绘画所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西方绘画所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从16世纪开始整理----------------------------------
西方美术史
近代美术(公元15世纪~公元19世纪)
U2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1.巴洛克美术(baroque)17th盛行葡萄牙语“不合常规的特别是那些外形有疵点的珍珠”隐含有贬抑之色彩
意大利|
拉卡瓦乔《圣母之死》《基督的埋葬》《圣彼德的受难》《召唤圣马太》
贝尔尼尼《圣德丽莎的幻觉》《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荷兰|
哈尔斯《吉普赛女郎》
伦勃朗《夜巡图》《杜普老师的解剖课》
维米尔《读信的少女》
弗兰德斯|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西班牙|
委拉斯开兹(velasquvz)《教皇英洛森十世》《纺织女》
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
牟利罗《吃甜瓜与吃葡萄的孩子》
2.洛可可美术法语“贝壳形”法国大革命前置园林中用以装饰店堂的嶙峋的假山石.原为对洛可可艺术纤细温柔的嘲笑和鄙视,所以时而称之为洛可可时而称之为“蓬芭杜式”
法国|
华多(wedau)《爱情岛朝圣》
布歇《浴后的狄安娜》
弗拉戈纳尔《秋千》
夏尔丹《餐桌上的厨具》《苏比士别墅》
英国|
庚斯博罗《蓝衣少年》
巴洛克在艺术的语言上,多采用具有强烈运动感的波状曲线,波径的幅度达,色彩厚重热烈.力求使建筑、绘画、雕刻、融为一体,造成一种具有幻觉和神秘感的天地.洛可可在艺术语言上,多采用委婉的波状曲线,波经的幅度比巴洛克笑,室内装饰多以贝克、藤蔓、卷叶和花卉为主题.喜用青、黄和娇嫩的色调,造成一种现实人间的生活享受.
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上流社会审美趣味的反映,但艺术手法和技巧却非上层社会所专有,同样可用来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意大利的卡拉瓦乔、荷兰的弗朗斯哈尔斯、法国的夏尔丹、西班牙的牟利罗都是比较明显的例子.不过总的来说,巴洛克仍然是维护教权和王权,反宗教改革和炫耀皇家贵族威严的艺术,洛可可仍然是皇家贵族享乐的案情说爱的艺术.
U3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
1.学院派的基本特征:重规范重典雅重传统重技巧
2.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重古代重理性重道德重格律重宫廷
法国|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大卫(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尔(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泉》
U4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美术:作为一种美学思想,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
基本特征:重中古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重对比
法国|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枪杀》
2.现实主义(realism)美术特征:重现实重科学重客观重批判
法国|
库尔培《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米勒《拾穗》《晚钟》
杜米埃《三等车厢》
俄罗斯|
克拉姆斯柯依“巡回展览协会”-打破了当时美术展览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览的格局,不断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主张是坚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艺术思想,反对俄罗斯艺术上的西欧化,强调民族特点.以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苦难为己任,坚持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
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苏里柯夫《近卫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回画派创始人之一)
列维坦
U5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美术
1.印象主义美术(impressionism):印象主义在1860th-1870th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锋芒直指反对古典画派和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名字的由来是源于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记者借用嘲讽,称这次画展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注重绘画中对光的研究表现.摒弃了从16th以来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主义美术特征:重外光重瞬间重视觉重气氛
法国|
马内《浴》《奥林匹亚》
雷诺阿
德加《歌舞团芭蕾舞学校的舞蹈课》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莲》
美国|
惠斯勒《艺术家母亲的肖像》
2.新印象主义美术(newimpressionism):这个名称,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过的印象主义
特征:重科学重和谐重理性
修拉《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
现代美术(公元20世纪)
U1现代美术的前奏
3.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后背离了印象派风格的艺术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劳特累克和雷东等人的绘画.
塞尚、梵高、高更
纳比派(nabi)
波纳尔、维亚尔
U2现代美术中的现代主义美术
一战前
1.野兽派(Fauvism):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第一个现代主义画派.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在象征派大师莫罗画室中学习的青年,送作品参加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出.这些作品大多色彩旷野、笔触飞扬、形象怪异,使观众们大吃一惊,顿时轰动了巴黎.当时有位评论家比喻这批作品像一群野兽正在吞食那些温文尔雅学院派美术,从此“野兽派”之名传播开来.这些画家认为绘画最重要的是色彩,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解放成为他们的共识和行动宗旨.其实他们既无明确纲领,也无严密组织,只是在野兽派这个名称下的一个多派系的松散组织.野兽派绘画运动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顶峰期很短,但对后来的现代派艺术,尤其是德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