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张晓风的《有些人》,回答下列各题。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那一年,我读小学二级,有
阅读张晓风的《有些人》,回答下列各题。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1)请简要概括三个人的故事以及他们被作者记在心中的理由。
(2)品读语言。
①体会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②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___
A.文章题目中的“有些人”是指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人,所谓平凡是说他们的职业或人生平凡,所谓伟大,是指其精神或品格伟大、崇高。
B.“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这句话用对比手法,批判了生活中这种“无所畏惧”的人缺乏良知,不知敬畏,反衬了米店女人精神的可贵。
C.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去查一下那个代数老师的名字是因为生活中给予自己这样帮助的人太多,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弄清他的名字。
D.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三言两语,各具特色。小学女教师的语言,米店老板的神态,代数老师的外貌都让人印象深刻。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请简要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