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史非常感兴趣,在看到法拉第所写的《蜡烛的故事》后,参照法拉第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对蜡烛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问题一】为什么蜡烛燃烧可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史非常感兴趣,在看到法拉第所写的《蜡烛的故事》后,参照法拉第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对蜡烛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
【问题一】为什么蜡烛燃烧可以看到火焰而有些物质燃烧看不到火焰?
对照木炭、铁丝、氢气、甲烷等物质燃烧的现象,并查阅辞典中“焰”的字义后,大家一致认为蜡烛燃烧能看到火焰的原因是___.
【问题二】为什么蜡烛燃烧的火焰总是竖直向上的拉长水滴状(如图1)?
小吴同学经过思考,给出的合理解释是___.
【问题三】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哪层的温度最高?
按照法拉第书中的提示,小周同学拿一张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来,大家将看到滤纸上呈现的烧灼碳化痕迹最接近下列图2中的___(填序号)图.法拉第这样的操作手法既解决了问题也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
【问题四】蜡烛火焰中心处导出的气体可以燃烧,它的成分是什么?
小吴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
小周猜想:可能是蜡烛受热产生的石蜡蒸气;
你的猜想:___.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冷的湿毛巾包裹住一根较长的导管,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的中心以导出气体,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1)如果观察到___现象,说明小吴的猜想是正确的.
(2)如果观察到___现象,说明小周的猜想是正确的.
【问题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小施同学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以研究蜡烛的成分.在实验中,分别以无水CaCl2和NaOH浓溶液完全吸收蜡烛燃烧生成的H2O和CO2.(注:碱石灰为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假设蜡烛碎屑在A装置中完全燃烧.)
请回答:
①C装置的作用是___;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
(2)小施同学精确称量了3.80g的蜡烛,在检查完装置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通入充足的氧气让蜡烛完全燃烧,最终收集到11.88gCO2和5.04gH2O.由此可知蜡烛中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且通过计算得知该种蜡烛中碳和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___.
通过上述关于蜡烛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的脚步重走了一段化学的发展史,并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与质疑,哪怕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都勇于提出问题,探究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