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应是忘年交冯骥才①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邱显涛的问题

  父子应是忘年交冯骥才①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①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②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③“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④“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⑤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⑥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⑦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⑧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⑨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⑩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⑪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⑫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⑬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⑭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⑮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⑯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⑰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⑱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⑲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2)选文除去第⑲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___

  A

1回答
2020-01-31 22: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姜志强

  (1)该题考查的是对题目“忘年交”的理解,这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先要理解“忘年交”该词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它在文章里的意思.“忘年交”本意是指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在文章里的意思可以从最后一段里总结出来: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

  (2)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可以总结概括出来.文章的第一部分从第①到第⑥段,该部分写得是儿子告诉“我”一直是他自己在交学费,这才引起“我”的关注,原来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文章的第二部分从第⑦段到第⑪段,写了做父亲天性的爱与传统的做父亲的威严,使孩子对父亲有了隔阂;第三部分从第⑫段到第⑱段,“我”明白了作为父亲要理解孩子,跟孩子之间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去相处;第四部分就是最后一段,写“我”理解了父子间真正的相处方式.

  (3)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从原文找出答案,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改变了自己与儿子相处的方式,这可以从⑯⑰⑱段里找到答案,⑯段中的“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⑰段中的“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和“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⑱段中的“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这些都是“我”的改变.

  (4)该题考查的是品析画线句子的含义,要结合段落的意思去理解.

         ①“忙碌”和“糊涂”的内容都可以用原文回答,这在第⑤段可以总结出来,“忙碌”着: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糊涂”的: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②该句子使用以系列的动词,描写了父亲的天性,就是对自己孩子的爱义无反顾.

  (5)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该句子是对上一段的概括总结,儿子那些发光的事,就是上段所讲述的内容,比如: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还有自己交学费.能够找出其中两点进行回答即可得分.

  (6)该题考查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分析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答题要点:①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③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不粗暴;④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符合题意,言辞真诚即可.

  答案:

  (1)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B 

  (3)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4)①“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

        ②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爱”,只能得1分)

  (5)发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②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③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④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⑤自己缴学费.(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6)我和我的父母不是忘年交,父亲从来都是严厉的,我多希望父亲能够发现自己的严厉,能够心平气和地与我交流,能够听听女儿的心声啊!(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

2020-01-31 22:24:5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