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的分子构型与总结举例要全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宜金的问题

  常见物质的分子构型与总结举例要全的

  常见物质的分子构型与总结举例要全的

1回答
2020-02-01 01:3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潘志庚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7,离子键;碳化硅>晶体硅.

  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晶体中的微粒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晶体中各原子层相对滑动仍保持相互作用(2)①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

  7.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概念表示条件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AB

  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的轨道.(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OF)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四、几种比较

  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电性

2020-02-01 01:36:1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