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总结一下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最经常考的题【人教版】急!好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孙毅刚的问题

  帮我总结一下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最经常考的题【人教版】急!好的加40分!

  帮我总结一下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最经常考的题【人教版】急!好的加40分!

1回答
2020-01-31 22:2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卢敏

  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有机物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氧气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草原:大多适应半干旱气候的草本植物.荒漠:夏季炎热干燥,植物种类贫乏,荒漠植物十分耐旱.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很高大.常绿阔叶林:分布在炎热、湿润地区.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如杨树)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为主.1.一般都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分子较大,可燃烧.2.无机物不含碳,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细胞的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1.大气圈: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活有昆虫、鸟类、细菌等微生物.2.水圈: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部分生物分布在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阳光可以到达,藻类等植物可以制造有机物,提供充足的食物.3.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表面覆盖着土壤,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如海底探秘.甚至可以登录月球.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空气、水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一生态系统范围:一定地域,如一片小树林构成者:生物与环境二者缺一不可关系:统一的整体.各个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二生态系统的构成1.生物部分1.1生产者:通过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存储来自阳光的能量.供自身和其他生物生存.植物1.2消费者: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以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如动物,人.1.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如真菌、细菌.1.食物链、食物网的理解3.1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而发生的关系.3.2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于最高级别消费者.3.3生产者的数量,一定多于消费者,消费者越高级,数量越少.羊一定比草少,狼一定比羊少.3.4食物链的条数越多,生态系统就越丰富、稳定,自我调整能力越强.3.5物质和能量沿着箭头流动,不能倒流.同样,有毒物质也是如此,容易在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形成富集.3.6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先消失的往往是高级别营养的消费者.3.7最初的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太阳能.1.森林生态系统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重要作用.绿色水库.最稳定、依赖性最小.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少.以草类为主.3.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种类繁多,动物大都能游动.4.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5.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6.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田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受人类影响大.7.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自动调节能力弱,人类起主导作用,依赖性强.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非生物因素来讲:阳光普照万物,大气、水、水蒸气在全球范围有规律运动.2.地域关系: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3.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讲:各类生物,会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图II-1普通光学显微镜37页显微镜的使用⑴取镜安放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⑵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一定要用非直射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⑶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①放置玻片 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②调焦 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③低倍镜的观察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方位正好一致)⑷高倍镜的使用①选好目标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②调焦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⑸使用后的整理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回镜箱中.讨论:①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要使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②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看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下降.这时应看显微镜的镜筒,避免物镜碰到载玻片.)③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哪边移?(左边)视野物象的移动方向,与实际操作方向相反,与物象所在位置一致④目镜中看到的物象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显微镜物象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所观察的标本,不能是完全不透光的.如果不透光,光线不能透过,视野内是看不到物象的..第二、三节观察植物、动物细胞1、学会制作简单的装片(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以上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分为永久的(可以长期保存)和临时的(不用长期保存).(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⑤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⑥

2020-01-31 22:27:5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