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作用的规律..-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勤烈的问题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作用的规律..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作用的规律

  ..

1回答
2020-01-31 17:4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唐晓芳

  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静止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静电场,运动电荷除产生电场外还产生磁场.因此静止或运动的电荷都会受到电场力作用,只有运动电荷才能受磁场力作用.

  一个实际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不仅与带电体本身有关,还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精度的要求.点电荷是建立基本规律时必要的抽象概念,也是把分析复杂问题时不可少的分析手段.例如,库仑定律、洛伦兹定律的建立,带电体的电场以及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试验电荷的引入等等,都应用了点电荷的观念.

  粒子的电荷

  在粒子物理学中,许多粒子都带有电荷.电荷在粒子物理学中是一个相加性量子数,电荷守恒定律也适用于粒子,反应前粒子的电荷之和等于反应后粒子的电荷之和,这对于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都是严格成立的.

  电荷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物质的固有属性之一.琥珀经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物体带电的最早发现.继而发现雷击、感应、加热、照射等等都能使物体带电.电分正、负,同号排斥,异号吸引,正负结合,彼此中和,电可以转移,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是正、负电荷的基本单元,中子不带电.所谓物体不带电就是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物体带电则是这种平衡的破坏.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电荷.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电子、质子的总数不变,只是组合方式或所在位置有所变化,因而电荷必定守恒.

  为了说明电荷的特征,不妨与质量作一些类比.电荷有正、负之分,于是电力有排斥力和吸引力的区别,质量只有一种,其间总是相互吸引,正是这种区别,使电力可以屏蔽,引力则无从屏蔽.A.爱因斯坦描述了质量有随运动变化的相对论效应;而电子、质子以及一切带电体的电量都不因运动变化,电量是相对论性的不变量.电荷具有量子性,任何电荷都是电子电荷e的整数倍,e的精确值(1986年推荐值)为:e=1.60217733×10-19库质子与电子电量(绝对值)之差小于10-20e,通常认为两者的绝对值完全相等.电子十分稳定,估计其寿命超过1010亿年,比迄今推测的宇宙年龄还要长得多.

  所谓分数电荷[1]是指比电子电量小的电荷,如果存在,将动摇电子、质子作为电荷基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964年,M.盖耳-曼提出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理论,预言夸克有多种,其电荷有、种.但尚没有关于分数电荷存在的该项目属于粒子物理理论研究领域.电荷共轭—宇称(CP)对称性涉及到空间和物质的基本对称性,一直是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Cronin和Fitch因发现CP破坏而荣获诺贝尔奖.但他们发现的只是间接CP破坏,既可由弱作用引起,也可由超弱作用来解释.要区分它们,必须研究直接CP破坏.这不仅对探索自然界新的作用力和理论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弄清CP破坏的起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自1964年起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对直接CP破坏的研究.

  探索了近四十年的直接CP破坏给出更精确和自洽的理论预言,得到欧洲核子中心NA48和美国费米实验室KTeV两个重要实验的证实.由此实验和理论首次确立了自然界中直接CP破坏的存在,成功地检验了标准模型的CP破坏机制,排除了超弱作用理论.该项目同时解释了困扰粒子物理学界近五十年的所谓ΔI=1/2规则.被国际同行公认为“北京组”工作,得到国际上实验和理论主要专家的认可和引用.该项目对CP对称性自发破缺的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S2HDM)中一些重要的物理唯象进行系统研究,指出S2HDM可以成为CP破坏起源的一种新物理模型.在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理论研究方面,吴岳良作为主要完成人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总引用率达1000余次.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RL)上的论文单篇引用达90余次.

  电荷的实验

  hahaha

2020-01-31 17:48:2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