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课文!内容!】-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宋爱国的问题

  【画杨桃课文!内容!】

  画杨桃课文!

  内容!

1回答
2020-02-02 19:5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屈恩世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准备几个杨桃或蜡制、塑料制的杨桃标本以及图片等资料.也可让学生准备.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或再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2课文表现的主题较深刻,为了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学习课文前与美术课相结合,按课文第一幅插图的样子摆上杨桃或其他棱角分明的水果,让学生进行写生.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座位实际观察,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3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试画出重点词句.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材在“怎样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方面做了引导,在“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这句话的旁边提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比如,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际观察后才说出道理?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用”?通过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

  4课文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理解文章内涵.如,“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读懂课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让学生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后来,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在课文最后一段,通过老师与父亲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一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5课文中有些句子意思深刻,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关键的句子,理解内容,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的可以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帮助弄懂句子意思.如,第一段中父亲的话,可以抓住“想当然”“走了样”两个词,了解父亲要求“我”做到:看到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在第十八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2020-02-02 20:03:3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