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性,为什么?1000字左右论述
社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性,为什么?
1000字左右论述
社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性,为什么?1000字左右论述
社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性,为什么?
1000字左右论述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在自然界中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实践作为人类自我创生、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深刻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历史规律并非某种预成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在人类实践中形成和展现的.
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总体性、辩证性、主体性等特点.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尽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创造的实践活动规律,但社会规律的属人性并不是其客观性的否证.人类的物质生产受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受既定的、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的制约.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既内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的总体性.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就是经济运动对于社会发展行程及其基本趋势的根本制约性.但经济因素并非决定历史行程的唯一因素.政治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经济必然性不是脱离人类实践的孤立的实体,不能脱离政治、文化、社会乃至自然因素而独立发挥作用.经济必然性本身就具有社会历史性,以经济必然性为基础的历史必然性因而也就具有了总体性特征,它实际上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诸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规律具有辩证性.生产力、经济条件在历史发展中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由生产力和经济条件所生成的经济必然性也会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历史必然性作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而历史必然性并不能自由地选择这些条件,它将遇到什么样的条件只是一种机遇或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蕴藏于众多的条件、机遇、偶然性和无穷无尽的历史事件之中,我们只有在对偶然性进行大量概括的基础上,才能将必然性和规律性揭示出来.社会规律具有主体选择性.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规律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规律,而人的实践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能动的感性物质活动,其本身就是基于对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而从事的有选择的活动.由于受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趋势是多维的.社会历史将沿着哪一种趋势前进,取决于人的选择.选择作为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征,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在此,人的需要是选择的内在动力,人的价值观念是选择的坐标尺度,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则使所选择的路向变为现实的社会运动.如果没有主体选择,便不可能有人的认识与实践,也不可能有社会历史的发展.
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受客观历史条件制约.其一,选择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每一代人都是以生存于其间的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社会关系系统、历史文化传统为既定前提来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是决定性的,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尽管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其二,主体选择是在由多种趋势构成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的,而可能性空间的形成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一定的可能性空间是主体选择的前提,而这种可能性空间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经济条件所决定,并由经济的必然性与其他诸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人们不能离开客观历史条件而随意选择某种制度、体制和道路、模式.主体选择受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支配,不能从总体上超越由经济必然性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演进的顺序性.其三,任何特定主体的选择都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制约.在社会历史领域,每一个特定主体都通过自然的和社会的中介而与其他主体发生交互作用.每一主体的选择都是自觉自主的,但同时又受其他主体的制约和影响,其结果往往是非自觉、非自主、非预期的,于是社会历史便形成了既内在于人的主体选择和主体活动,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其中每一个主体的意志、选择、实践都被整合于社会历史的整体运动和总的趋势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其四,主体选择受人的素质、能力等自身状况的影响.人的选择以自身的需要和利益为主体尺度和内生动力,以必然性、规律性和现实条件为客体尺度和客观根据.人的选择不仅要遵循必然性、规律性等客体的尺度,还要遵循自身的需要、利益等主体的尺度.因此,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人对于自身需要的自我意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就对主体选择的正确性及其实现程度发生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