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恨”字该如何解释——初中文言文中两处“恨”字解释辨疑-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伟明的问题

  两处“恨”字该如何解释——初中文言文中两处“恨”字解释辨疑

  两处“恨”字该如何解释——初中文言文中两处“恨”字解释辨疑

1回答
2020-02-07 01:3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沈晖

  人教版八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书下注释这样解释了这句话: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从中可以推断,译者认为其中的“恨”应该是“怨恨”的意思.那么,这个“恨”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尽管书下注解中没有明确标出“恨”的意思,但是老师和学生都根据教材上的翻译把它当作“怨恨”讲,粗一看,好像也讲得通,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我们知道,“恨”在古文里的基本意义是“遗憾”的意思.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句中的“痛恨”,是两个词,痛是“痛惜”,恨是“遗憾”的意思.那么,这里的解释准确吗?为此,笔者查阅了相关的工具书:恨:遗憾,《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荀子·尧问》:“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书中,怨表示仇恨,怀恨,“恨”不表示仇恨,怀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仇恨的意思.

2020-02-07 01:36:4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