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梳妆
只有面对明镜,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脸上的污渍与泥垢;只有理智地生活,我们才能认识自身的不足,才能清醒地面对社会,对待他人.于明镜前,我们如何修饰自己,让自己也有一张妙美的容颜,这就需要情感的指引,审美的启发.就如一个人与社会,需从精神上的健全与发展,以完善自身内在的灵魂.
理智是一种力量,个人与勇气与动力.理智,叫人剑指生活中的假丑恶,直面自己的弱点.媒体的工作需要理智,在揭露现实的战斗中,要正确,要精准,要立足证据与现实.如果只受情感支配,便会大加主观判断,随便往报道上扣上“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帽子,挖掘“八卦”点以满足“社会需求”.理智告诉我们,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媒体只有用理智行动,才能负起传递精确信息、揭露社会问题的责任,否则之于“狗仔”有何区别?学士研究更需要理智,只有在理智地明镜下,我们才能不沾染上虚荣和金钱的污垢,才能保持一颗纯粹的,执着的,矢志不渝的追求知道的心.当今学术界浮躁现象的盛行,究其根本是打碎了理智地明镜,任由情感在身上涂抹“头衔”、“奖金”、“名气”的庸脂俗粉.只有立起理智的明镜,才能解决学术界的“钱学森之问”.
情感是一种智慧,诗人能够实现追求,充满创造力.如果一个人完全受理性支配,那么他是死板的,将无所作为,顽固不前.情感植于精神,善于运用情感的人才能从精神上得到发展.情感让人天马行空,源源不断地涌出创造灵感;情感让人追求,让人内心坚定.杜尚就是一个在运用情感上炉火纯青的艺术家,他那自由不羁的情感给予他无穷的奇思妙想,在不受束缚的情感下,他的画笔为他梳妆,让他出落成一代奇迹,让他的作品美不胜收,成为传奇.也有一下人以精神自首,以情感自励.在情感的陪伴下锻造自己的灵魂,坚持自己的追求,就像陈寅恪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他在各种危机与黑暗中依然开一代新风,成就学术著作,受尽万人敬仰与赞颂.
我们只有把握了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点,才能既不荒唐,又不死板无味地生活.莎士比亚的理智需要情感来调味,朱光潜的情感也应由理智制约.像莫言那样能够把握二者之间微妙的关系,既能剑指现实的黑暗,又能寄托奇妙的愿望,这样大概就是诺奖得者的不平凡的能力.
以理智对镜,直面不足,正确行动;以情感梳妆,创意不断,坚持追求.这样我们才能到达生活的理想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