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分别是什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葛昌跃的问题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回答
2020-02-11 01:5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高云园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色诺芬尼的《回忆录》中,将苏拉格底说成是一个道德高尚、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有实际事务主张的好公民,对他的哲学思想则几乎没有谈到.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申辩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审判时的自辩以至服毒前的谈话;他的其他早、中期的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阐述各种哲学思想.此外,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介绍说,苏格拉底早年也研究过自然哲学,一心追求研究事物的原因.但当这种研究无法帮助他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时,他就感到迷惑和不满足.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但研究阿那克萨哥拉的著作后,发现他在解释具体的自然现象时又放弃了奴斯,仍用物质作机械的解释.而哲学所研究的应当是: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够生成这种东西?这样,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善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说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他认为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原则,整个世界的万物都具有这样的目的性.这样,苏格拉底就把目的论当成了他的世界观.

  用目的论来说明世界,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希腊哲学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自然哲学中决定论的宇宙观为目的论的宇宙观所代替.目的论的提出,在于对世界的统一性,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及自然中谐调的现象等作出哲学上的解释.这种解释力图克服自然哲学中的机械决定论,宇宙运动的循环论,和把精神、意识现象统统归结为物质的组成方式不同的片面性观点,同时也力图克服智者们不重视研究原因,把一切都看成相对的、主观的、可怀疑的错误观点,这在认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苏格拉底对世界统一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解是错误的,具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

  在苏格拉底看来,整个宇宙都服从一种目的、一个“好”的原则.这是由于神的存在和神的力量才把世界万物设计得如此之好,如此完满无缺,并且追求着最好的目的,从而使世界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意志,且发展得愈加完好的统一整体.从反对自然哲学的因果决定论,到主张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再到承认作为最高目的的神的存在的有神论,这是苏格拉底世界观的基本面貌.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想,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对中世纪的哲学和神学,乃至近代哲学和科学都发生过不少的影响,是欧洲哲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

  美德论.苏格拉底既然把世界归为一种善的目的,且认为这是由神决定的,那么研究自然对人来说就是无意义的,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干涉自然的事,就是对神的不敬.这样,苏格拉底就主张从新方向和用新方法来研究哲学.于是,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提出了这样的哲学口号:“知道你自己.”这构成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主张,同时也标志了古希腊哲学史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在苏格拉底的思想里,所谓“知道你自己”就是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从此出发,苏格拉底建立了他的美德论和方法论.

  在苏格拉底时代,智者运动使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全面的崩溃.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如什么是勇敢、美、正义等等.对话者都以这种和那种特殊的事例来回答,均被苏格拉底所否定.他说,我不是要你回答这一种美或者那一种美,而是要你说明美之所以为美,即美自身.所以,苏格拉底所追求的不是关于“美的事物”、“正义的事物”这类具体知识,而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所寻求的“美自身”、“正义自身”,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无穷无尽,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构成了苏格拉底关于道德问题的基本主张.它与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相反.在他看来,有了知识,懂得了道德的本性,掌握了善的概念,就必然能够做出符合善的事情.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现实的、具体的道德行为是矛盾的,具有相对性,既有善也有恶.但道德作为知识则是绝对的、永恒的,因为善的概念的本身,即善之为善,乃是完全的、绝对的善,是不包含任何恶的善.人们只有认识了道德的含意,真正懂了道德,才可以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因此,苏格拉底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道德既为知识,而知识、智慧当然是教育的结果,所以道德也是可以教育的.通过教育使人具有道德的知识,了解善与恶的区别,使心灵为智慧所武装,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苏格拉底道德论中还有一个

2020-02-11 01:55: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