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大洋的实践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纪友哲的问题

  【经略大洋的实践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

  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1回答
2020-02-13 20:5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邱双平

  (1)本小问的具体史实,依据材料一“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结合汉武帝时期在北方的措施可以得出对匈奴三次战争,大体解除匈奴的威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体.

  (2)第一小问的政权,依据材料二,结合宋代的时代特征可知,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有辽、西夏.第二小问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是指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探险”是指郑和下西洋.

  (3)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三的描述,结合所学分析可以得出朝贡贸易是当时海外贸易唯一合法途径,由朝廷垄断和控制,厚往薄来;在指定地点开市交易,规定贡期、贡道、船数、人数.

  (4)本小问的说明,结合15-16世纪西欧的史实从外交、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即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与此同时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故答案为:

  (1)对匈奴三次战争,大体解除匈奴的威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体.

  (2)政权:辽、西夏.

  事件;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3)朝贡贸易是当时海外贸易唯一合法途径,由朝廷垄断和控制,厚往薄来;在指定地点开市交易,规定贡期、贡道、船数、人数.

  (4)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与此同时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2020-02-13 20:57:3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