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2分)(一)六国之君-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程敬之的问题

  【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2分)(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

  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2分)

  (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於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既并(吞并,兼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②窃(私下)怪天下之诸侯

  ③盖未尝不咎(过失)其当时之士 ④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摈弃)秦

  ⑤天下诸侯已自困(困窘,疲惫不堪)矣 ⑥未可专以罪(有罪的)秦也

  ⑦视(看待)秦无异也 ⑧兵连祸结,曾(竟然)无虚岁

  A.①④⑤⑦ B.①②⑤⑧ C.②③⑥⑦ D.③④⑥⑧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

  B.①于是任法而不任人 ②项王瞋目而叱之

  C.①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①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

  1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苏轼对比分析六国“不即亡”而秦速亡的原因,突出强调士的作用,认为要善于安置人才,这样,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社会才能安稳。

  B.苏辙认为“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句3分)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回答
2020-02-17 00:0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贾小华

  15.B16.C17.B18.(1)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2)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最终自己削弱...

2020-02-17 00:06:2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