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梅丹的问题

  为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划横线的字:

  ①不逮人也___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___

  ③迄乎成___ ④吾欲之南海___

  (2)翻译句子: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②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3)选出下列句子中用法相同的一项___

  A.卒于鲁也传之 贤于材人远矣 B.以告富者 或以钱币乞之

  C.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旦旦而学之 D. 西蜀之去南海 人之为学

  (4)回答问题:(用原文回答)

  天资愚笨的人如何才能学有所成?文中哪句话论证了这句话?

1回答
2020-02-16 10:2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政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赶不上别.逮:及;

  ②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顾:难道;

  ③等到学成了.迄:到;

  ④我想要到南海去.之:到.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圣人:指孔子;卒:终于;鲁:迟钝、不聪明.句子翻译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限:被限制,局限;判断句.句子翻译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A.介词,在/介词,比;B.介词,用;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动词,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天资愚笨的人要“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答案:

  (1)①及②难道③到④到

  (2)①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3)B

  (4)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020-02-16 10:23:0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