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郭宁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缘溪行(沿着)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C.处处志之(记住)D.无论魏晋(不要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 欲穷其林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C. 不足为外人道也好为《梁父吟》D. 乃不知有汉陈涉乃立为王(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引人入胜。

  B. 该文语言凝练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林尽水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回答
2020-02-18 23:2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高朝华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正确;

  B:正确;

  C: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不正确;

  D: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及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用法.

  A: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其:代词,这/代词,他;

  B: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一类的表现.属:都解释为“类”;

  C: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喜欢唱《梁甫吟》.为:介词,对/动词,唱;

  D: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陈胜于是自立为王.乃:竟然/于是.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语言特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

  A:正确;

  B:“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林尽水源”不是成语.不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句意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答案:

  (1)C.

  (2)B.

  (3)B.

  (4)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2020-02-18 23:32:0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