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悲哀地鸣叫.闻:听见.
②句意为: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日:每天.
③句意为:(野鸭)临离开之时,频频点头.去:离开.
④句意为: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栖:停留.
(2)本题考查学生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的时候,要熟练掌握“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例句:句意为:仔细看.熟:仔细.之:代词,它,指鸭子.
A项,句意为:等到到了集市上.之,动词,到,到达.
B项,句意为: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之:代词,鞋.
C项,句意为: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之:结构助词,不译.
D项,句意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之”: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B
(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的时候,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做到流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熟:仔细;乃:是.句意为:(农妇)仔细地察看它,原来是鹜.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市:卖.句意为: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
③句中的重点词语有:“裕”,富裕的意思;“盖”,原来是的意思;“报”,回报的意思.句意为:过了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富裕)了,原来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可结合文中农妇的行为分析,围绕“农妇善良”的特点回答即可.从句子“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妇不忍市之”中可以看出农妇善良、有爱心、同情心或保护动物.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农妇救了一只野鸭,后来野鸭回报她.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懂得:①有付出就有回报!②人为善终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③做人善良,并要知恩图报,这样才能引起别人对你的尊重.
答案:
(1)(4分)①听见 ②每天 ③离开④停留
(2).B
(3).(6分)
①(农妇)仔细地察看它,原来是鹜(得分点:熟;判断句式)
②农妇不忍心卖了它(得分点:市;之)
③两年后,农妇家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得分点:裕;创;报;判断句式)
(4)(2分)“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妇不忍市之”
(5)(2分)有付出就有回报;善有善报;要有博爱的心去看待事物…(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