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春暖花开邸玉超①我非常喜欢春暖花-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潘国良的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春暖花开邸玉超①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对于走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春暖花开

   邸玉超

    ①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对于走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特别温暖而欢欣--如同与久别的亲人相拥那一刻的美好。

     ②古代文人心思细腻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无以名状的事物,因此对春天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更细致入微。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新一年的晨曦微现,普通人还没有感觉到春光的来临,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经蓓蕾初绽了。这首诗虽是应诏之作,却也写得俊逸纯真。古人比我们生活简单,时间宽裕,性子就比较慢,想事情会更细致,做事情也会更执着。其实,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一看花是怎样开的、天气是怎样暖的。

     ③与史青家的后园不同,我老家的后园子没有梅,但有一株杏,还有一株桃。梅属于贵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爱戴的大都是杏桃之类,因为这类仁果可以充饥饱口福。口腹不饱何以饱眼福?

     ④在古人写春的诗中,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异乎寻常地简单,朴素真切的感悟。花开花落中,蕴藏着淡淡哀伤和悠远的哲思。我喜欢这首诗的另一个好笑的因由是,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落花留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至少没有像史青那样直接咏梅--我不喜欢梅,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

     ⑤春分过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走出梦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眬中,满耳是鸟儿的欢鸣。那鸟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单调叽喳,而是戴胜、黄喉、红胁蓝尾鸲的婉转悠扬。睁开双眼,灿烂的阳光射过玻璃窗,好像太阳雨落在脸上,暖融融麻酥酥的。而几天前的一场细雨,润绿了后园子的杏树枝,淋透了墙角的桃树干。这个早晨,杏花率先开了。深红、浅红、粉红、粉白,一树云霞,满园生辉。杏花开时,绿叶尚未被春风的剪刀裁出;而桃花绽放之时,桃叶已经舒展成绿箭,在绿叶的衬托下,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杏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原来杏花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她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放。但此时的天气对于叶芽来说,还稍显凉意,因此她仍然蛰伏着,待气温逐渐升高,她才肯萌发。桃花的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相差无几,春风拂过,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与我们会面。神奇的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一再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

     ⑥我现在生活的远郊有杏花山、梨花沟,那里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繁花如海,蝶飞蜂舞。朋友邀我郊游赏花,我每每婉拒。我不喜欢这样的宏大与张扬,包括花,也包括人。我念念不忘后园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们甘于寂寞,自我绽放,馨香如故,唐朝这样,宋朝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我还知道,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也是这样灿烂而又无人问津地绽放的。由此说来,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我们是多情的,有时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不是吗?

     ⑦春暖花开是有关季节的词汇,更是有关生命的词汇。23年前的春天,海子走了。每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都隐隐作痛。他向往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喜欢行走在人群的边缘,保持一颗独立而圣洁的心。“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向往宁静与美好的诗人毅然决然地把自己永远留在了寂寞的春天里,而我们依然在明媚的春光中幸福着,想想挺惭愧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珍惜春光,珍视自然,珍爱生命。

  --选自2012年4月20日《辽宁日报》(1)文章以“春暖花开”为题有何妙处?

  (2)第④段写道“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读第⑤段画线句子,完成下面题目。

  ①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点评。

  ②作者为什么认为“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

  (4)品读第⑥段画线句子,思考: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

  (5)本文引用(化用)了许多诗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表现力。

1回答
2020-02-19 01:1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蔷

  (1)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要认真读完全文后多方面思考,从本词的生动性用此标题激发读者兴趣、其与全文的内容关联、借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三个方面分析概括.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从孟浩然诗歌的内容特点来理解作者猜想,根据上段内容即“梅属于贵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来理解作者对百姓的情感与忧思.所以作者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心,对普通百姓生活质量低的不满.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的欣赏分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题是景物描写,说明其修辞手法及表现的“花”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理解作者将两种花进行比较由物喻做人要甘于平凡的思想,要使用评价语,比如“突出”“形象生动”等.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花是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人是有思想情感的,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个角度来理解即可.

  划线句子最后“不是吗?”看似疑问,实则属于无疑而问,为了强调人与花之间的关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学生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先找出文中引用的诗句有哪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后从用诗句表现文章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和表现所写事物的特征这方面来理解.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出答案.

  答案:

  (1)①“春暖花开”是个有温度的词,一读就让人觉得温暖而又欢欣,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②“春暖花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③“春暖花开”是作者热爱生活、珍惜春光、珍视自然、珍爱生命的象征.

  (2)因为梅属于贵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普通百姓爱的是能充饥的杏桃之类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诗作内容大多是山水田园风光,所以作者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心,对普通百姓生活质量低的不满.

  (3)①“桃叶舒展成绿箭”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初绽时桃叶的形态;“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桃花美丽动人的情态借助两种修辞,表达了作者的欢喜之情以及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②因为桃花花和叶几乎同时与我们见面,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杏花先开花后长叶,有卖弄之嫌而作者不喜欢宏大与张扬,喜欢像桃花一样谦逊,所以作者将杏花、桃花进行对比,用“更加娇艳妩媚”表明作者对桃花的喜爱.

  (4)虽然花儿不是为我们绽放,不需要我们赞美和过度的欣赏,好像与我们并无瓜葛.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对它“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章引用(化用)这些诗词,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审美性.

2020-02-19 01:14:2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