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江涌涛的问题

  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

  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1)材料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材料二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科目时间、文献国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艺术劳动技术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修身读经讲经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国语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图画体操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2)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材料三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3)结合材料,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材料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4)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回答
2020-02-24 00:0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照洲

  (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2)变化:明清以儒家经典为主,清末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民国初年取消读经讲经,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原因:清末:西方文化和科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清末推行“新政”,以图挽救统治危机。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推动社会进步。(3)特点:教会起了推动作用;立法保障;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重视。原因:政治上,打破教会和贵族垄断,新兴资产阶级成长。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弘扬人权、理性思想。(4)主要贡献:①“文革”后对教育拔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2020-02-24 00:06:0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