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意识现象最终统一-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何述东的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意识现象最终统一于物质?】

  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意识现象最终统一于物质?

1回答
2020-02-24 00:5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贾庆忠

  唯物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要矛盾之间,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争取处理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要求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当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经历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认识论

  主观能动性诗人区别于物的特点.表现为想和做,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我们要充分的、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想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真理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现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比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二是认真思考,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特殊的作用,要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活动是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作用: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知识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2020-02-24 01:00:4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