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唐建军的问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④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⑤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⑥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⑦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⑧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就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⑨“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⑩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⑪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⑫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⑬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⑭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⑮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

  ⑯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⑰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⑱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⑲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⑳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㉑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

  (1)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2)文章第②段“头疼”的意思是___,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___,___.

  (3)第⑦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

  (5)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

  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___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___,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___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文章启示我们:___.

1回答
2020-02-25 23:3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田果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理解概括能力.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

  文章围绕标题展开叙述,因此根据文章叙述层次,概括与眼泪掉下来的过程,也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文章从“哭干眼泪”到“不落泪、不哭”到“终于掉下眼泪”,表现李想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文章中的李想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欺负.所以他变得上课不认真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这样领“我”感到很头痛.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作品描写手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要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合理即可.

  本文塑造了“留守儿童”李想的形象,透过他的心理和性格变化,揭示社会问题,给人们启示,文章主旨从人物形象出发,概括其性格和心理变化,启示要针对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关注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变化过程.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答案:

  (1)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昂着头(或倔),不让眼泪落下来;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爱),终于掉下眼泪.

  (2)烦恼、苦恼     上课不认真课(或上课走神)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

  (3)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心理:冷漠、倔强对人不信任.

  (4)父母关爱(或“关爱”或“母爱”)   忧郁和漠然(“漠然”给分,单写“忧郁”不给分)   活泼(或“快乐”“阳光”“开朗”)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或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020-02-25 23:39:0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