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
求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
求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
求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
对于绘画,他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葫芦的喜爱,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画夹,在上面勾勒着.他专注于他的爱好,留意身边的每一种事物.
他父母还会不时唠叨一两句,但这对于他喜爱绘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在学校里教员那副让人生厌的面孔和那些刺耳的话,让他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他却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反抗,只是看着他的画在教员的手下变成废纸,心里刀割似的疼.
然而他并没有像先前放弃葫芦一样轻易放弃绘画,因为在他心中,一个很茫远却日渐清晰的梦已经开始慢慢萌发出青绿的嫩芽……他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看真正的森林,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那起伏荡漾、连绵不绝的林海,所以,他特别喜欢写生.
那次听一个同学说,离他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面的景色“让人陶醉”,他便动了心,暗暗决定去造访那个小岛.
于是,第二天学校里就少了一个背画夹的男孩,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尖利的怒吼声.而此时,他正躲在船舱的角落里,紧抱着画夹,听着大海的波涛声和忽远忽近的脚步声.
在船停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小岛边时,他下了船,坐在一块石头上,支起画夹,开始描绘他的梦.他准备下一艘船经过这儿时,就回去.
作品完成了,他只等船来回家了,他天真地望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很自然想到了它的下场……看见他醒过来,父亲急忙坐到他身边,把那幅画在他眼前晃晃:“这是你画的?”他神情木然地点了点头,“这位先生要高价收购这幅画,并且要你和他一起学画!”父亲指着身旁一位穿着讲究的先生,语调已经兴奋得不能抑制.
清兵卫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惊呆了,他机械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哇!”的一声叫出来,发疯地向外跑去……
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叫清兵卫的男孩了.
●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在本文里清兵卫对绘画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并取得成功.小说在此本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者却别出心裁——清兵卫承受不住巨大的惊喜,疯了.这个结局令人深思.文章的语言流畅、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很自然想到它的下场……”句中的“不禁打了个寒战”,刻画出清兵卫非常害怕,为下文的“喜疯了”蓄势.
●范文2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砸碎了他十几个葫芦以后,清兵卫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葫芦.他又迷上了绘画,就像当
初迷上葫芦一样,这下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清兵卫失去他心爱的葫芦后,有好些天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叫他,他也不搭理.直到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一个海边写生的画家,他的生活才又发生了变化.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放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自那以后,小镇上的人们常常看见一个孩子在海边、码头画画,那个孩子就是清兵卫,他是那样的着迷,几乎天天放学都要去写生,回到家里就端着画报,一个人躲在屋里.他父亲常常嘀咕说这孩子又中邪了,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
清兵卫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画,他就会停下来看个仔细,常常忘了时间,若遇见有人在写生,更是诸事忘到脑后,非要看到人家收拾好画具走了以后,他才肯回家,为这他没少挨父亲的骂.他为了画好暴风雨时的大海,一有暴风雨来临,他就披上雨衣,躲到海边的岩洞里专注地观察大海的咆哮,直到他画了一幅画,即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与大海搏击,他将画送给了那位卖给他葫芦的老婆婆.
清兵卫还喜欢画人物肖像,他喜欢观察各种人的特征与他们的职业特点,所以小镇街头的小贩、渔民和许许多多劳动的人都成了他的素材.然而,一次上课时,他一边观察讲台上的教员,一边给他画素描.不幸的是,他被发现了,当教员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被如此生动地表现在纸上时,他怒不可遏了.当晚,清兵卫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教员带着那素描家访来了,清兵卫的父亲当着教员的面用斧子劈碎了清兵卫所有的画具,那教员满意地离开了清兵卫的家.清兵卫面无血色,默默地收拾好画具的残骸,准备将它们葬在海边.从此,小镇上的人们再见不到那背着画夹的熟悉背影.
清兵卫的绘画生涯仿佛就此结束,然而他给老婆婆的那幅画,后来却被一个旅游的画商看中了,卖了个高价钱.据说,当你盯着海浪看时,海燕仿佛就要被吞噬了,可是当你盯着海燕看时,海燕却像是冲出海浪,冲上云霄了.听那画商说那是利用了视觉误差的效果.
●点评
文章抓住了清兵卫因父亲砸碎了他的葫芦而像丢了魂一样切入,写清兵卫在这时遇上了画家写生并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迷上了绘画,但结局和原文一样,爱好最终被父亲和老师扼杀了.作者还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这句刻画了清兵卫爱绘画已达到如痴的地步.
●范文3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自然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是画得不满意吗?”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是吗?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