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有哪些普遍规律-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贺庆丽的问题

  人类行为有哪些普遍规律

  人类行为有哪些普遍规律

1回答
2020-02-25 18:0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公维宾

  根据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的长期研究结果,把人类行为的规律归纳为八条.x0d一、目标律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x0d二、动机律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这些生理、心理因素包括欲望、需要、兴趣、信念、情绪等.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目标获得后人会产生新的动机.x0d三、强化律如果某一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有利结果,则说明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这就是强化律,或叫结果律.x0d四、遗传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遗传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例如,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障碍,是因为他们的第21组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而是三个.此外,有研究表明某些男性的社会行为(如暴力犯罪)可能与他们的性染色体中存在过多的X有关.最后行为遗传学用选择性繁殖实验证明了某些行为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所谓选择性繁殖是指让具有很高或很低程度的某种特征的动物交配,在它们的后代中出现那些表现类似高或低程度的这种特征的后代,让这些后代再繁殖.经过数代,会产生明显具有此特征的后代.x0d五、环境律人类行为除受遗传基因制约外,还受环境因素的支配.准确地讲,应该说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选择性繁殖实验业已证明了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受出生后的家庭状况、教育过程、社会活动等环境的影响,而且与出生前的环境有关.人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虽然一个人的人格、能力等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情景要求一个人表现内心不同的侧面,因此,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在某一场合的特殊表现推测他的全部行为特征.环境因素对某一具体行为具有约束作用.x0d六、发展律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把人一生的行为发展分成八个阶段:基本信任一基本不信任(1岁前);自主一害羞、怀疑(1岁~3岁);创造一罪恶(4岁~5岁);勤奋一自卑(6岁一11岁);自我认同一一角色混乱(12岁~20岁);亲密一孤立(21岁一24岁);关心后代一自我关注(25岁~65岁);自我整合一失望(66岁后).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如果每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则会产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如果不能得以积极解决,则会产生一些不好的人格特质.x0d七、差异律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工作态度、兴趣、信念、动机等方面存在显著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活动、职业、家庭等方面的不同.组织成员的个别差异是劳动力多样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多样性还包括年龄、种族、民族、性别、教育、婚姻状况、工作经验、收入、宗教信仰等方面.一般认为,劳动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x0d八、本我律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的法律意识、道德良心薄弱甚至泯灭,他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一个群体、一个组织的情况亦是如此.这就是本我律.x0d“本我”一词借助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为特征,它按照快乐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的满足.x0d自我是在现实的需要与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它按照“现实原则”操作,为了在以后或者更合适的时间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它往往推迟不合适的即刻的满足.超我是受父母的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

2020-02-25 18:08: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