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综合探究【材料一】2013年5月,记者在某路口看到-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洪留荣的问题

  结合材料,综合探究【材料一】2013年5月,记者在某路口看到,宽约25米的道路供行人过街的绿灯却仅有18秒,绿灯亮起时许多过街的行人都得一路小跑;供车辆通行的绿灯长达120秒,许多

  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材料一】2013年5月,记者在某路口看到,宽约25米的道路供行人过街的绿灯却仅有18秒,绿灯亮起时许多过街的行人都得一路小跑;供车辆通行的绿灯长达120秒,许多行人在等待一分钟左右后,便迫不及待地闯红灯在车流中穿行,导致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

  【材料二】谈到“中国式过马路”,一位专家说:“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从众心理在作崇。很多市民很久以来有一种从众心理,人家可以走,我为什么不可走?这种心理大多数的人都存在,结果是法不责众。”

  【材料三】“闯红灯过马路违法!”近日,杭州、北京、南京等地纷纷对“中国式过马路”亮“罚单”,引来“叫好声一片”。与此同时,有评论说,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重拳整治陷入“两难”窘境。

  (1)仔细探究三则材料,请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

  (2)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1回答
2020-02-29 07:0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英芝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材料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并结合自身经历概述回答.

  材料一中说,红绿灯设计不科学,导致部分行人放弃遵守交通规则.材料二说,“很多市民很久以来有一种从众心理,人家可以走,我为什么不可走”,可见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的思维,导致部分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材料三中说,“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重拳整治陷入‘两难’窘境”,即交通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示例:一是行人盲目从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二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三是交通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

  (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如果正面劝告,就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也可以直话曲说,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针对第一位大妈,要阐明利害关系,说明闯红灯的危害,说明不闯红灯的好处,比如生命安全等等,注意语气委婉.第二位大叔,要根据其行为分析钱不是万能的,罚钱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①几十秒等来的是安全,是健康.大妈,您想想,现在还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要的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等,那这马路上该乱成什么样子呢.②大叔,有些东西不是能够用钱来衡量的,钱能不能买到健康,买到安全呢?文明交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答案:

  (1)示例:一是行人盲目从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二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三是交通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

  (2)示例:大妈,您这么珍惜时间,可更要珍爱生命啊!

  示例:叔叔,您的生命可不是用钱就能够买到的哦.

2020-02-29 07:09: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