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用水不当的故事】
一个用水不当的故事
【一个用水不当的故事】
一个用水不当的故事
昨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水日”,这一天,记者探访了省城百姓用水现状
新闻前缀
3月2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水日”,也是太原市小店区小店镇实行“阶梯式水价”后迎来的第一个“世界水日”.
昨日,记者走访了省城多个地方,包括高档社区、普通社区、小店镇试点居民家,探访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现状.
省城开化寺南街居民用水很困难本报记者葛薇摄
普通社区洗衣洗菜水留着
◆◆地点一:老军营一社区
当记者来到低保户陈大爷家时,他的女儿正在淘米,准备做午饭.“淘米水别倒了!留着冲厕所!”陈大爷叮嘱着女儿.
今年75岁的陈大爷和老伴、有智障的女儿住在一起.他家的水一般都要充分利用,洗菜、洗米的水积攒起来,衣服也都是攒好多天洗一次,水最后用来冲厕所.
“基本上就做饭、洗衣服用点水,一个月最多用两吨.”记者环顾陈大爷家,除了洗衣机之外,几乎再没什么其他用水的电器了.
◆◆地点二:老军营二社区
赵大妈家里平时有四口人,她、老伴、儿媳、孙女,日常用水也比较节省.“可是不管怎么省,每个月也得用5吨左右的水.”
赵大妈说,家里洗涮的东西多,加上儿媳、孙女不太节约,洗漱时经常不关水龙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节约,说他们几次也不注意,可我该说还得说,不能把好传统丢了.”赵大妈说.
高档小区水龙头几乎不关
◆◆地点一:飞云花园
小刘刚当上妈妈,一家三口住在140平方米的房子里.她家客厅内摆着个大水箱,里面养了几条热带鱼.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尤其是电热水器、洗碗机、淋浴器等,都是最先进的.
小刘说:“有了孩子后,尿布、床单、衣服每天都得洗,水龙头几乎没关过.”没孩子时,小刘和老公就不太注意节约用水,现在小宝宝出生,用水量成倍上升.“我们住进来不到半年,还没交过水费.不过肯定少不了!”
◆◆地点二:佳地花园
知道记者是采访用水之事,小保姆英子犹豫着开了门.
交谈中,记者得知,房子的主人姓张,是某银行的信贷部经理,一家三口只有晚上才回来,平时家里由英子负责打扫.
“屋子里的家具摆设每天都要擦,地板每天都需清扫,一家人的衣服也是随时换随时洗.”英子说,主人没交代要节约用水.
每天在开着的水龙头下面接水洗手洗脸,甚至刷牙,已经让英子也改变了用盆洗脸、洗手的习惯.“张大哥说,用盆洗脸不卫生,也洗不干净.我倒觉得也没什么不一样的.”英子告诉记者,一个月张先生全家人最少要用十几吨水,这在她的家乡,差不多等于一家人全年的用水量了.
小店试点想方设法不浪费
去年10月,太原市小店区小店镇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阶梯水价与一户一表改造,2000余户居民成为首批改造对象.经过几个月的试行,这里居民的用水情况怎么样呢?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23日下午,记者来到居住在小店区粮食局宿舍朱大爷家.在主人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户主的节水设备.“我们专门买了几个水桶,把淘米洗菜用过的水留下,然后浇花、冲厕所.”
在朱大爷家的卫生间,记者看到,两个水桶内的水已经有些混浊,但主人还是不舍得倒掉,因为这些水已经成为这家人冲厕所的主要水源.
说起为何如此节约,朱大爷认为都是“水价新政”的功劳.“以前,我们一个单元一个水表,每户每月分摊用水就有五六吨.现在施行了一户一表,多数人家一个月三四吨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每月能省三四元钱水费.”
朱大爷称,自从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和“阶梯水价”之后,居民用水更透明了.“现在是少用少交,多用多交,而且超过8吨以上,水价还要提高,大家为了少花钱,都想方设法节约用水.”现在,多数居民家的用水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马桶水箱里放一个水瓶,减少水箱里的进水量;洗碗水拿来冲厕所;洗衣水留下拖地用……
小店区自来水公司经理马利民向记者介绍说,阶梯水价主要分三个收费标准:8吨以下,8吨―12吨,12吨以上,不同等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式,用水越多,单价越高.“政策实施后,百姓普遍有了节水意识,用水量也明显减少.”马经理表示,“水价新政”实行前,小店区日供水量是4300吨,现在已经下降到了4000吨.
政府建议应学会节约用水
如何应对城市的生活用水短缺?省水利厅有关专家指出,培养居民惜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利用率、全力减少浪费现象,是应对水短缺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关于节约用水,专家建议:首先,要养成随时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据分析,只要改掉不良的习惯,每家能节水70%左右.例如,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洗菜时用盆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冲,做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其次,要查漏塞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杜绝漏水.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水.再次,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这是最有效的节水手段,从长远看也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