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陆武的问题

  如何进行班级环境创设

  如何进行班级环境创设

1回答
2020-03-01 00:0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彭进劲

  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班级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将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幼儿园中,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对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我来说,面对班级的环境创设问题还有很多的困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设经验,我发现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班级环境创设失去了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只注重形式美,不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本身在班级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对环境材料的设置和投放要实观什么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很少研究.因此,也就无法判断幼儿当前的水平,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教师还是将墙面布置作为教育教学以外的任务来完成.从选题到制作一切由教师设计安排.其实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不难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不是那些教师费心费力制作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欣赏价值的作品.而是那些在成人看来不像、不美、不起眼,但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孩子有着与成人不同的喜好、表达方式和欣赏标准,有强烈的被接纳及成功的需要.幼儿想像是最丰富的,幼儿参与设计的环境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师不应过多的担心幼儿参与的效果不好,停留在形式上面,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善于灵活应变.

  其次,幼儿不同年龄层次之间差异明显,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就会使一部分幼儿不能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几年下来,固定的环境多、变化的较少.还有很多教师为了省事,一次性完成创设,不考虑幼儿的实际及教学联系性,这样固定的环境必然失去环境的价值.

  有感于此,我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应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引导有时可能在孩子问题出现之初,也有可能在孩子提出疑问的过程中,甚至在孩子解决问题的结束时.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

  实例一:区域材料放大镜的提供

  投放该材料的原因是源于孩子看不清“叶子的叶脉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了观察的工具,幼儿经过观察,进行了想和比较,又用“画”的形式把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为科学发现区提供了记录表,期间,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产生的用叶子制作、绘画等想法,教师为幼儿自由生成的活动提供各种工具及辅助材料,最后总结出叶子还可以有很多用途,教师把幼儿制作的叶子作品张贴到墙上交流,又成为了有意义的墙饰.

  实例二:

  教师进行晨检点名活动,孩子们发现今天某个伙伴没到,纷纷议论:“他怎么了?”“他是不是生病了?”“可能去旅游了.”缺勤的小问题引起了幼儿关心的情感,并讨论产生了一个建议:“我们应该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而不是给家长用的接送卡.”接下来,孩子们自己设计了自己的“出勤卡”,教师作为参与者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最后我们班的“今天谁没来”的小墙饰就产生,每天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关心,最后还养成了习惯.

  以上实例带给我们许多的思索:孩子的主体性,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引导及支持,创设环境和材料范围的扩展等问题.从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可看到,狭义的空间范围的创设限制了幼儿更广泛的探索活动: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即使具体体现到班上,也应该是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但很多教师却存在着理解及实践的误区,各班以主活动室、主墙面为主,认为主要的做好了,其他就不那么重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

  (1)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2)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

  (3)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

  因此,应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楼梯过道间的安全标志等.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

  2.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3.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班级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1)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例成人视平线的高度、精美的“镜框式”等,应当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

2020-03-01 00:09:2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