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全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盛俊明的问题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全文】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全文

1回答
2020-03-02 17:4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杜佳璐

  上路以前,伐木工人的儿子孙长宁把他喂养着的小鸟全都放走了.

  这些鸟儿,是他亲密的伙伴,伴随过他的童年和少年.

  它们不停地啁啁着,仿佛是对他倾诉着依依的怀恋.但是,孙长宁的心,已像那矫捷的燕子,直向云端,展翅飞旋.

  远去的燕子啊,却又回过头来,俯向大地,在一片桦树林上久久盘旋,并且停落在一座墓前,絮絮地叮咛着亲密的伙伴:请你们常常到这墓前的白桦树上栖落,再像我一样为他唱着愉快的歌;每当春天来到,不要忘记衔泥啄土,为他修垒着茔墓.愿他墓前的野花如星、草儿常青……

  我多么愿意把他一同载走,向着太阳,向着晴空,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他曾等待了许久,许久!可是,他早已化做大森林里的泥土,年年月月养育着绿色的小树.

  啊,但愿死去的人可以复生,但愿他能够看见党中央重又给我们带来这光明、这温暖、这解放!

  长眠在这白桦树下的那个人,他是谁?他为什么这样地牵索着这个少年人的情怀呢?

  那个人既不是亲属,也不是自小一块长大的伙伴……

  六年前的一个夏天,他跟着给伐木队送鱼的人们,去看望想念中的爸爸,也去看望想念中的大森林!

  在林区长大的孩子,怎能不爱森林?

  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都显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

  森林啊,森林,它是孙长宁的乐园:他的嘴巴被野生的浆果染红了;口袋被各种野果塞满了;额发被汗水打湿了;心被森林里的音乐陶醉了.

  陈年的腐叶在他的脚下沙沙地响着;风儿在树叶间飒飒地吹着;蝴蝶飞着,甲虫和蜂子嘤嘤地哼着;啄木鸟笃笃地敲着.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叫了一声,又停了下来,从森林的深处传来了另一只鸟儿微弱的啼鸣,好像是在回答这只鸟儿的呼唤.接着,它们像对歌似的一声迭一声地叫了起来.引起了许许多多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鸟儿的啼鸣,像有着许多声部的混声合唱.远处,时不时地响着伐木工人放倒树木的呼声:“顺山倒——”;“横山倒——”.这声音像河水里的波浪似的荡漾开去:“顺——山——倒——”;“横——山——倒——”.悠远而辽阔.森林里,一片乐声……

  有一天,他提着一个大篮子到森林里去为伙房采蘑菇.那一年的雨水真多,蘑菇长得也真好!他原想够了,够了,不再采了.可是一抬头,他又看见在前面一棵棵的大树底下,几个大得出奇的蘑菇,像戴着白帽子的胖小子,歪着可爱的小脑袋在瞧着他,吸引着他向森林的深处走去.

  突然,他听见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它既不像鸟儿的啼鸣缭绕,也不像敲打着绿叶的一阵急雨;它既不像远处隐隐约约的伐木工人那拖长了的呼声,也不像风儿掀起的林涛,可是它又像这许许多多的、他自小就那么熟悉的、大森林里的一切声响.朦胧而含混,像一个新鲜、愉快而美丽的梦.

  他顺着这引路的声音找去,找哇、找哇,在一片已经伐倒了不少树木的林间空地上,坐着正在休息的伐木工人.和爸爸住在一个帐篷里的梁老师在吹着一根长长的、闪闪发亮的东西.所有的人,没有一点声息地倾听着这飘荡在浑厚的林涛之上的、清澈而迷人的旋律.这旋律在他的面前展现了一个他从来未见到过的奇异的世界.在这以前,他从不知道,除了大森林,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东西.

  那是什么呢?它是童话里的那支魔笛吗?

  孙长宁早已刨根问底地知道了他的底细.梁老师是从北京来的.他为什么会到这遥远的森林里来呢?因为他是“黑线人物”;因为他积极地搞了十七年的“文艺黑线专政”.他有罪,他是被送来劳动改造的.他有一种难以治愈的、叫做“癌”的病症.

  他曾问爸爸:“什么是‘黑线人物’?”

  “……”

  “什么叫‘文艺黑线专政’?”

  “……”

  “他是个坏蛋?”

  “胡说八道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坏蛋……眼下什么全都拧了个儿,好的成了坏的,坏的成了好的!”

  “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爸爸生气了.孙长宁也糊涂了.他也不去想了.反正爸爸跟梁老师好,梁老师就不会是坏蛋.因为爸爸是好人,而好人是不会和坏蛋好的.这一点孙长宁很清楚.

  “他怎么不回北京治那个病去呢?”

  “他不愿意!”孙长宁又不懂了,还有得了重病不治,而活活等死的人?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他非得认罪,投降,出卖,陷害别人,人家才让他回去治病!”

  “那……”孙长宁问不下去了.即使在孩子概念里,投降、叛徒也是最可耻的.

  孙长宁对梁老师的最早的感情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宁死也不当叛徒.

  孙长宁从掌声和笑声中清醒过来.人们舒展、活动着四肢,重又开始劳动去了.只有他痴痴地站在梁老师的面前,既不走开,也不讲话.其实,他心里有许多话在翻腾着,可是他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这片笛声在他心里引起的共鸣,他的眼睛充满了复杂而古怪的神情:好像失去了什么,却又得到了什么.

  这片在生活里偶然出现的笛声,使他丢掉了孩子的蒙昧.多么可爱的孩子的蒙昧!而自小在大自然里感受到的,那片混沌、模糊、不成形的音响,却找到了明晰的形象.在这许多热情、粗犷的听众里,却只对孙长宁成为一种必然.仿佛他久已等待着这片笛声.

  梁老师被他的神情深深地触动了,问道:“你喜欢吗?”

  他点点头.又何须说呢?

  梁老师特地为他演奏起来.孙长宁的心重又被激动着,还是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苦恼了,皱着自己的眉头.突然,像是受到了什么启示,他噘起嘴唇,用口哨把梁老师吹过的乐曲中的几个小节重复了出来.他的脸立时放出光彩.这口哨比什么语言都更能表达他心里的感受.

  发现孙长宁能那样准确无误地重复他吹过的几个小节,梁老师也兴奋了.他接着又吹出一个小小的乐段.仿佛在用石子试探着湖水的深浅.孙长宁依然准确无误地重复出来.梁老师激动得如同获得了意外的珍宝,赞叹地想道:这个孩子有着多么惊人的记忆和准确的音耳啊!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洞察的眼力,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孩子的身上,潜藏着一种还没有充分而明确地表现出来的才能!

  他们的心,被同一种快乐和兴奋激发着,在这旋律的交流里,彼此发现着,了解着,热爱着,忘记了他们之间的年龄的差别,忘记了时间已经渐渐地过去.

  孙长宁死活不肯回家了.还要上学呀!那又有什么关系!

  伐木工人中流传着的许多对抗联的回忆,还有围猎熊瞎子的故事,这就是语文课;一根根伐倒的树木,这就是数学课;劳动里还有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梁老

2020-03-02 17:43:3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